坐在红线二层的敞篷顶游览一圈后,我们选择在米拉之家下车。在许多城市见过的建筑虽然各有千秋,形状各异,有如金字塔结构的图书馆,也有船形的博物馆,亦或是外墙绘有隽美壁画的市政厅,大都在潜意识的中规中矩模式下略有发挥,并不觉突兀。而在巴塞罗那粗游一圈后,不断突破那些规则的奇形怪状光怪陆离的建筑接二连三映入眼帘,甚至没有时间去思考是否该接受便乖乖地被俘虏,随之如饥似渴般去追随。如此我也第一次了解了这个巴塞罗那的灵魂人物-安东尼奥.高迪。我从未见过一个城市的主要建筑经由一人之手,即便是佛罗伦萨的重要建筑上都刻有美第奇家族的烙印,那也只是说明这个家族统治佛罗伦萨的辉煌,而在佛罗伦萨留下那大大小小历史遗迹的无数个建筑艺术大师,我们知其名的也仅仅是那一隅。在巴塞罗那,那些叫得出名字的经典建筑,居然都出自高迪之手。米拉之家便是其中之一,它好似随意地座落在了马路的一边,下了观光车,走到对面便是。这让我想起了在上海常德路上同样六层的张爱玲公寓,也是在车水马龙的主干道上随意走着便到了。只是和张爱玲公寓的含蓄内敛不一样,米拉公寓的奔放乖张让每一个路过的人不由径自驻足。波涛汹涌的墙面,如海水腐蚀后又经风化布满孔洞岩体的造型,连铸铁的阳台都如凌乱的海草挂在岩体上,好像一幅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肆无忌惮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可惜那天忘了是什么原因米拉之家不开放,我们只好在室外观赏一番。
高迪真是个古灵精怪的建筑师,之后我们游览的古埃尔公园、圣家族教堂,都是他的杰作。渐渐的,我也知晓了一些关于他的生平:天才的建筑师,坚决摒弃直线,信奉曲线才是自然的,自然界中拥有的一切天空、云朵、山脉、水面、动植物都可以运用到建筑中;然而自己平时生活简陋,甚至整日衣衫褴褛形容枯槁,被有轨电车撞倒时人们依然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乞丐,若不是一位老妇人在医院把他认出是巴塞罗那最受人爱戴的那个公民,恐怕他只能遭遇草草下葬的结局。如今他静静地躺在自己设计的圣家族教堂之下,历经了百年的圣家族教堂至今未完工,或许这是高迪最好的归宿,与他倾尽毕生精力设计的教堂一起成为永恒。
圣家族教堂是高迪1883年着手设计,到1926年他去世时尚未完成。当我们参观时,脚手架高高的耸立,教堂仍然在建设中,据说已经经历了五代建筑师。高迪的设计草稿本就潦草抽象,想必细节全部都在他的脑海中,据说后人研究他的手稿确定他的设计方案都用了许多年,至今依旧按照他的思路解读中。只是由于资金不足,只能依靠当地居民捐款修建这座教堂,进展异常缓慢,每一个巴塞罗那人都希望在他的有生之年见到它的完工。我倒觉得这百年未完工的教堂好像历史的延续,高迪精神的传承,就这样一直进行着,不会衰老。
教堂塔身都是一个个镂空的小窗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门上密密麻麻的雕刻,给我一丝丝毛骨悚然的感觉。虽然没有去过,却想到了捷克的骷髅教堂。
与圣家族教堂有些严肃的不同,古埃尔公园则完全是个童话世界。色彩缤纷的碎片马赛克拼成了各色图案,门口迎接游人的大蜥蜴,萌萌姜饼屋的屋顶,蓝白交错的塔尖,甚至连游人休憩的长椅都镶嵌着糖果色彩瓷碎片,依旧是曲线形靠背,坐上去极为安逸舒适。在天气晴好时可在之上散步,下雨时可在之下躲雨的柱廊,一根根粗壮的柱子好像天然森林中倒挂的树干,一旁的小桥与蜿蜒曲折的道路,延伸着这魔幻般的童话世界。
不记得是谁提议去看一场巴萨的比赛,那时的我只对捷克的黄金一代感兴趣,并未怎么关注过西班牙的联赛,只觉得既然来到了这座城市也应该体验一下西班牙作为足球王国的另一面。地铁有一站直接是诺坎普球场,在地铁里我们开始还没有明白,因为一路上基本只有上车没有下车的,还在纳闷中的时候,诺坎普已经到了。这时才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在这站下车,原来大家都是看球赛来了。门口的小商贩倒是比得上国内演唱会门口的热闹,卖各种巴萨俱乐部纪念品、T恤还有围巾的,当然这里也有倒票的黄牛。我们就是在黄牛手中买的票。我们抵达时比赛已经开始,所以黄牛以比面值稍微便宜一点的价格卖给了我们。一行五人,黄牛手上有四张倒数几排的连票,一张中间比较好位置的票,买下之后觉得大家在一起看才有意思。于是到了倒数几排座位那里,硬生生把我们的那张好位置票和别人换了一下,于是大家都坐在了一个压根看不清脸的位置。好在之前有人在小商贩手上买了一架便宜的望远镜,我们五人轮流拿着看。其实倒不是真的要认认真真看一场比赛,只是为了感受一下氛围,顺便看看明星球员,比如那时还在巴萨炙手可热的小罗。我还记得那场是巴萨和塞维利亚的比赛,比分大概是1比0吧。而且发现巴萨的球迷遍布满球场,而塞维利亚的球迷则是集中在一个方阵里,不知道这样的座位是怎么设置的。另外像我们这样现场买票的人其实很少,估计黄牛都是卖给我们这样的游客的吧。大部分球迷手上都有年票或者季度票,直接进场即可。可惜那晚居然没有一个人带相机出门,导致没有在比赛现场留下一点纪念的照片。好在一年后我又去马德里看了一场比赛,总算弥补了这样的缺憾。现在想想巴塞罗那的市民真是幸福,对其他地方的球迷来说是件奢侈的事,而对他们则是每个周末的家常便饭。每个周末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去处,城市的足球文化已和骨子里的信仰水乳交融,巴塞罗那市民的生活正如这个城市的色彩一样绚丽多姿。
第三天上午再次来到加泰罗尼亚广场。其实白天的加泰罗尼亚广场,倒未必显得比晚上更加热闹。广场上有一个吹着排箫售卖自己音乐的艺人。刚踏入广场,我便被他的乐声吸引。中国古典音乐中我最爱的便是萧奏出的乐曲,笛太过清脆,筝太过柔和,埙又太过悲伤,恰到好处的便是萧,低沉委婉,幽静典雅,没有明亮的高处却音韵深远。当小伙伴们在广场周围摆出各种pose自拍的时候,我趁机坐在一旁,慢慢欣赏这天籁般的乐曲。陶醉其中,分明觉得,明明是热闹的白天,却被他奏出了夜晚的悠深。不知过了多久,伙伴们要离开了,我依旧听得依依不舍,最后买下了一张CD打算带回去继续听。
沿着观光车的路线继续行驶,便来到了奥林匹克港,碧海蓝天,海面上帆船林立,海浪闪耀。驻足静观,仿佛一副油画,静谧而美好。而波光粼粼下的倒影随着微风拂过的晃动即时地提醒人们这幅油画其实是巴塞罗那真实的风情。奥林匹克港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往来背包的人群,已分不清是游客还是当地人,在这里散步吹吹海风,累了便可在露天咖啡馆喝上一杯咖啡或者吃上一顿海鲜大餐,如此休闲的去处,恐怕当地人也是乐此不疲的吧。
傍晚在海滩散步,海滩的另一边便是新城区,即便如此,现代化的高楼不过稀稀疏疏散落其中,踩在柔软的细沙上,望着天边的日落与晚霞,视野丝毫不受干扰。这就是巴塞罗的那迷人之处,有老城区的优雅,有海边城市的惬意,还有现代化的风情,交融得恰到好处,人们可以淋漓尽致地享受任何风格的生活,温馨而自在。
其实写完这篇游记才发现我们玩得实在是太随意了,难怪记得大家都说,再来巴萨待一个星期都不为过,还有那么多来不及看就得离开。所以巴塞罗那,一定是要再去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