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只做一件事,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我在《少做一点不会死》一书中最认同的一句话。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更因为我们所处时代的繁忙和复杂,这句话本身便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
你还在抱怨自己每天被办公室的文件、电话压得喘不过气来吗?或者老板常在会上批判你工作效率低下,完全达不到他对员工的最低期望值?你还听某专家说“桌子越乱就有越有创造力”,于是暗想自己其实是支潜力股?
别再被继续忽悠了,本书告诉我们:一个连桌面都收拾不好的人根本不能指望工作效率。因为,任何一个高效人士都应该具有管理时间和自我的自觉和能力。
也许有人会说,“我情况不乐观呦,老板坑,工作重,任务多,每天要做的事情数都数不完,一次只做一件事好像不行。”听起来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呢。
但正如本书指出的那样,同时做几件事真的很不划算——一来精力分散,影响效率;二来加重自身压力,特别是遇到那种会源源不断派任务给你的上司,同时进行的几件工作仿佛让人永远理不出头绪。
既然如此,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说起来,这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进行自我认知、审视以及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在认知和审视之前,我们要搞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永远坚守对我们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信条和事物。
简单说来,这就是我们中学时期就接触过的“统筹方法论”,也是在工作过程中“抓住重点,化繁为简”的前提。因为没有重点,人们便无法取舍,更无法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区别。而所谓的“想要”常常会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最后却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价值或回报。
一次只做一件事,你会感到更幸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先看看作者的分析:当你一次只做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更专注、更忘我。而“忘我”正是获得幸福的关键。当你深深陶醉于自身的工作乐趣和挑战中时,就跟深深陶醉于跟梦中情人相恋一般,你不会感到厌烦,而只会强烈地感觉时间不够用。
也许这个比喻有点夸张,但是以前跟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时,好多人确实深有同感。只是此种境界只有极少幸运的人才能达到而已。至于为什么少有人能够体会工作中的最大快乐,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将个人的最高价值从繁琐的工作和生活中独立出来。
我们习惯了被动接受,却从未进行整理和选择,进而主动挑战。很显然,时间久了,被动接受永远是索然无味、消极而得过且过的;而主动挑战则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动力,一旦期间伴有小小成功,更是让人信心倍增、能量满满。
所以,少做一点绝不是教你偷懒,而是教你专注,享受做事的过程。梁文道说,生命的目标不是提高效率,从而去做更多的事,而是为了更完满地享受生活。可以说,梁文道的话引导我们思考该如何看待工作和生活,也是对本书理论出发点的绝妙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