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有一次围棋对弈赛,这次和他对弈的是一位2段的孩子,和他的1级差出两个级别,不在一个level上,只是因为聂道在线复盘课在设置时就是1级到2段的都能报名,所以他才能碰到比他强的对手。
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围棋的等级与段位是如何划分。围棋选手,按照棋力高低,分为业余级位、业余段位、职业段位。根据《中国业余围棋等级段位制》,初学者参与地方围棋协会组织的业余赛事后,授予25级证书,后可通过赛事逐级上升,直至业余1级。业余1级以上则是业余段位,最低业余1段,最高业余5段。
而儿子现在的等级就是业余1级,对手却是业余2段。可让我意外的是,儿子完全没有一点胆怯的意思,气势上丝毫不输给对方。不过结果也在意料中,他输得很惨。赛完不敢跟我说结果,我对他说你能参加比赛其实就已经赢了,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与你强的对手的比赛过程中获得的经验。
儿子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围棋,初心很简单,因为听说下棋有助于思维,而且那会正值我怀着老二,在家里忍不了孩子上蹿下跳瞎折腾,希望他在家能有更多安静的时间。要给他找一个能静静地坐着做的事情,围棋很自然地就在考虑之列了。
我和他爸都属于后知后觉型的父母,居然孩子学了一年多后才在其他家长提示下知道要让孩子参加考级比赛,拿到证书也是对孩子棋力的一种证明。所以儿子的考级之路比同龄孩子要起步,和他同龄的孩子都比他等级要高。
围棋自古就是一种竞技性的游戏,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后来逐渐又演变为与精神的愉悦和人生的感悟联系在一起,于是也就具有了审美的意义,这也是围棋成为琴棋书画中的一员的原因。
这几年在儿子的带动下,我也被动地耳闻了不少围棋专业术语,气、扭羊头、做眼、手筋、死活等等,乍一听都觉十分别扭,但是再细问含义之后,又觉名字和它们对应的意思是那么地贴切。
比如下棋中特别注重的“气”,棋子放在棋盘上,便有了气,在棋手将棋子放到棋盘上的那一刻起它就有了生命。就像人活一口气一样,围棋棋盘上棋子也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己的气。气,对于棋和人来说,都是生命之保证、生存之根本。
还有,下棋其实除了技巧的运用和经验的累积之外,更加考验的是棋手的抗压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场心理战。尤其是像世界级大赛中的棋手,自己的每一步都是在众目睽睽掌控中,棋手们往往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既是对脑力的极大挑战,对体力也是巨大考验。
难怪有人说下围棋就像“苦行僧”,劣势棋局的痛苦折磨,一着不慎的痛心疾首、痛失好局的撕心裂肺,无不在考验棋手的忍耐力,无不在砾炼棋手的挫败感。不喜形于色,不狂喜大怒,不管棋局如何我自巍然不动,棋盘上风起云涌,棋手却心如止水,依旧平静而淡定。修炼至此种境界,对弈已远远不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对身心灵的修行和锻造了。
围棋之道,博大精深,孩子要学的太多太多了。如今的我,依然不忘初心,让孩子学习围棋的目的,既不是要他成为专业棋手,也不需要他参赛拿奖杯,只是单纯地想要孩子学习一门技艺,修身养性,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他还能从中收获更多,那就是意外惊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