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峰
每个人都有愿望,每个人的愿望都会随着岁月流逝,此消彼长。
邵天一,家境贫寒,父亲体弱多病,母亲是下岗工人,一人养活全家。天一的愿望就是,苦读寒窗,不虚度年华,三年后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将来找一份可心的工作,替母亲分担一部分家务。
从外校转来的刘畅,家境殷实,母亲是广告公司老总,父亲是普通公务员。刘畅英语口语一流,有点小愤青,他的愿望就是走一步算一步,毕竟什么都不缺,不必去争取什么。
女班主任丁佳心36岁,结婚5年后离异,与女儿叮咚相依为命,父母退休。作为女人,她的愿望就是孤独的夜晚有一个肩膀可以依靠;作为母亲,她的愿望是女儿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作为班主任,她的愿望是将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平安顺利送入大学。
这原本是多么符合情理的高中生活,教师育人子弟,学生奋发图强。然而这一切都只是外人眼中的高中生活。
大作家严歌苓用时六年体验生活,写下这部长篇《老师好美》,这部小说23万字,它向我们展现的高中生活,不仅仅是老师的三尺讲台,不仅仅是学生的寒窗苦读,它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手机短信交流,向读者娓娓道出一场崎岖坎坷的师生三角恋。
这部小说,与她以往写作手法,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三大主人公都以第一人称描写,时而倒叙,时而平铺直叙,时而穿插新闻网络,形式变化多样,跳跃感极强,如果不是连续读,或者有强烈记忆,很容易接不上茬,跟不上作家的思路,不少读者反应阅读体验不好,我却不敢苟同。
一部好的作品,真正目的是通过客观的内容,让我们看到更深层次的社会本质和精神层面的变化,至于具体内容形式,并不是主要的,更或者,我们总吃大米白面,偶尔吃一顿窝窝头会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人的青春就是幸运,就是幸福,你可以跟一般学生一样,让考试和大学选择你,也可以跟一般学生不一样,让个人理想和喜好选择你。
高一时,邵天一就已经和比自己大18岁的班主任互有好感,他们通过手机互诉衷肠,经常用一些数字语言(520我爱你,530我想你,130也想你),来表达思念。虽然用手机是高中班级明令禁止的事情,但是,丁老师就是纵容这个聪敏好学,诗情豪放的小男生。
邵天一:爱我吧,要不就让我爱你,很咸的泪水淹着眼珠,爱情原来是件苦差事。
丁佳心:我想象你的睡眠是一堆破裂的精细瓷片,瓷片薄极了,半透明的,勉强被挤兑成一个惊喜的容器,它盛装着你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一次次针灸治疗都在抱残守缺地维系这个容器,以免它彻底散碎开来,而你的健康也就跟着流散。
邵天一不但家庭条件让人怜悯,他为了获得丁老师的怜爱,他说自己经常几天睡不着觉,有着十几年工作经验的班主任,这个时候宁愿选择相信,而不去拆穿这个男孩的小把戏,她经常带他去寻医问诊,经常带他回父母家吃饭,给他免费辅导功课,于此同时,她也在天一这里得到了极大的精神安慰。
丁佳心不单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知心姐姐,学生们有什么隐私都愿意向她倾吐,她的心里装着每个同学的百宝箱,他们的隐私都埋藏在她的心底。
邵天一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他不但把丁老师当姐姐,当妈妈,还把她当做了恋人。他叫亲爱的时候,我内心是抗拒的,一个高中学生怎么可以这么不自重,对待自己老师如此的亵渎。可是丁老师却没有拒绝,而是选择去享受这份他们自认为私密的情感交流,因为天一死后不久,她发现原来所有人都知道她们的事情。
邵天一喜欢写诗,而丁老师又擅长评论。天一经常把自己的诗拿来给丁老师看,丁老师会告诉他少用“仿佛”“好像”“宛如”,那样会让人觉得不真实,这个比自己小18岁的男孩,跟自己会有共鸣,会让自己尘封已久的心悄悄融化。然而这美好的平静,都被一个叫刘畅的新同学打破了。
刘畅来班级的第一天,就是当着老师的面用手机。丁老师走到他的面前让他交出手机,他抬起头,看着丁老师,那是什么样的眼神,畅儿?你的眼神那么疲惫,那么痛苦。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共感:做一个少年人的痛苦。看到这我就知道,丁老师又沦陷了。
我小声说,按学校规定,上课必须关掉手机。你并没有理睬,我收回手,微笑说,但愿我猜错了,刘畅同学刚才没玩手机。我刚转身,手机被不轻不重的放在桌上。你缴械了。
看到后面这段,理性读者会觉得,做一个人民教师怎么可以纵容学生,不可思议。我认为,小说就是要让剧情复杂化,严歌苓这么刻画这段文字,就是有意向我们表明,丁老师又无可救药的陷入了一段新的恋情。
这段新的恋情,如一剂强心剂,来势汹汹势不可挡。刘畅迅速一条条短信开始发起了猛攻,他试探的发了几个短信,大意是问丁老师有没有生气,但愿引起的坏心情明天会有所好转,那将是他转学以来最快乐的一天。
丁佳心说,我有那么小心眼吗?你转学以来最快乐的一天可以早些开始。睡个好觉。
此后的日子,刘畅越发大胆,开始在短信里亲昵起来,他叫她“心儿”。这个时候,丁老师内心有所警觉,她意识到被一个男孩叫“心儿”意味着什么。她甚至违心的认为,这是他们这个岁数的少年的夸张叫法,所以就姑息了。她不去细想她们的关系,而是觉得刘畅和邵天一需要一个模拟的“心儿”,她就暂时提供这份需要。
多么纠结的一段文字,丁老师啊,你做老师那么的优秀,做女人却如此的失败,你不应该将你女人的一面和老师的一面集中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让学生感觉到你即是老师又是女人。
老师的爱是无私的,是同学们应该共同拥有的,你如果很认真的想把它据为己有时,就已经输了,就注定有善始没有善终。
当你编织出一个谎言,就要有无数个谎言来维持。
丁佳心疲惫的应对这两个苦心追她的男孩,邵天一将他那副可怜相发挥的淋漓尽致,终于将他们这份爱,由短信话语的爱,发展到拥抱接吻的爱,发展到生理卫生课的爱。
这个时候,丁老师你怎么不提起裤子说,他们这个岁数的男孩不懂性爱,你就姑且提供这份生理需要。这只能说明,老师也是人,女老师也是女人,女人需要爱,尤其是一个离婚多年的女人,她的心底防线并不是固若金汤。
让人费解的是,丁老师没有处理好和邵天一的关系时,她却和刘畅关系突飞猛进。 不久,两位男孩就发现,他们心中“心儿”,在同时“眷顾着”他们两个人。人都是自私的,人的感情更是自私的。尤其是,十七八岁的少年,他们对爱情的向往是纯洁的神圣的,怎么能够允许他人共享爱情。
终于有一天,两个男生分别向丁佳心表明,他们都知道了彼此。丁佳心方寸大乱,她甚至想都没有想,就做出决定,和两个男孩保持距离,不偏不倚,不远不近,一直到高考结束。两个男孩认为,丁老师这是在说分手,是残忍的选择了他们其中一人。
刘畅苦苦哀求丁老师,他允许她喜欢邵天一,他甚至不去计较她们有过亲肤行径,只要她能够在她的心底给他留一个小角落就好。
邵天一对丁老师的爱是自私的,他一遍又一遍的给她发短信,她没有回。邵天一认为这都是刘畅造成的结果。他制造假象,让刘畅以为他们还在频繁接触,他甚至告诉刘畅,他们那次做爱是如何的顺理成章。
从小就有优越感的刘畅,怎么会允许他人横刀夺爱,刘畅愤怒了,他认为丁佳心已经移情别恋,他的世界一片灰暗,高考已没有任何意义。他选择在自己18岁生日第二天,拿着刀来到邵天一的家里,他们发生了争吵,刘畅挥刀将邵天一砍死在地。
惨剧酿成,丁佳心才幡然醒悟,她又是劝导女儿做为伪证,又是向律师表明,是她误导了刘畅,导致刘畅精神失常错杀了邵天一,最终帮助刘畅免于死刑。然而这一切已经没有了意义。
丁佳心的纠结,丁佳心的不果敢,丁佳心作为女人对爱情的贪婪,丁佳心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放纵,对这场惨剧起了主导作用。
丁佳心虽然没有构成犯罪事实,但是人民一起审判她,网络和新闻媒体追踪报道强烈谴责她,女儿和前夫一起远走他乡,所在学校将她开出公职,她在最后一次给邵天一上坟返回的路上,被邵天一的亲戚拳打脚踢,死在荒郊野外。
这篇文章题目,老师好美,刻画的老师却一点也不美。老师的爱应该是宏观的,而不是狭义的,当然,这个故事也许是这个社会千百个例子当中的一个。中国人写这种题材,往往都是以悲剧结尾,好像只有这样才符合民意,只有这样的结尾才丰满。
而西方国家的一些作者,也许会这样写这个故事的结尾:丁佳心被邵天一的亲戚拳打脚踢,昏倒在地上,大雨滂泼,电闪雷鸣,血水淹没了她那娇小的身躯……十年后的一天,在一个开满紫色薰衣草的乡下,一个头戴黑色丝巾遮住半边脸的老妇,带领着一群孩子,在草地上快乐的玩耍,老妇不时的拽着丝巾,她偶尔抬起头向着东边张望,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拽了一下她的衣角,老师你在看什么?她顿了顿,我在等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