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园长做为母亲讲述了她自己的育儿心得。
园长主要从尊重和沟通两个方面谈她与孩子之间的故事。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方面事情:
一、人生路口的抉择让孩子一起参与
1.妈妈工作的变动会跟初三的孩子讨论并一起做决定。
2.孩子自己对选择怎样的高中有理性的分析,同时对自己的能力有很客观的认识。
二、关于爱情关系可以正面问题
1.孩子会主动告诉妈妈她高中会谈朋友,但不是结婚的对象,如果是结婚的对象,她相信自己的选择妈妈也一定会喜欢。
2.妈妈跟孩子直接谈师生恋的问题。而女儿很清楚师生身份不平等就不是真正的恋爱。而对一个人的崇拜远观是一个形象,而近观的时候可能又是另一个现实。一个高中的孩子在学习如此压力下还能如此理智的看待关系问题非常难得。
园长最后说,做为妈妈,主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和关系两个问题,学习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现在想,关注情绪是接纳的基础,是做到有效沟通的前提。要做到有效沟通,更大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保持跟孩子用平等的身份交流。
通过园长讲故事的内容,我发现她是通过保持有效沟通的方法实现对孩子的一贯尊重。这也是为什么从孩子的角度看,无论孩子自己做什么,妈妈都不会指责而是支持的态度和有益的建议。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园长能做到孩子认为的样子,是因为她做到真正尊重孩子,将妈妈的身份与孩子放在平视和平等的位置。
我知道尊重孩子很重要,但要能坚持做到,我自己觉得信任的信做的不够。园长能做到是因为她将"信任"自然呈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到人生路口的选择问题,小到孩子日常的阅读喜好。她是给孩子充足的自由,本质就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权。
这样的自由不是放任不"管"。孩子遇到问题,有无力感的时候,当然还有开心兴奋的时候,园长通过有效沟通这个管道去与孩子共同分享和分担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个管道的搭建,维护和运营的智慧,就是妈妈"管"孩子的大智慧!
园长通过持续有效沟通这个"管道"帮她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真实的体现是孩子情绪的波动,而情绪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孩子的思维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园长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将自己的观点和对人待物的想法通过有效沟通的方法让孩子暗默学习,给孩子自由,自己选择决定并承担后果。孩子可以通过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实践去验证习得的成果,表面上孩子处理各种问题关系的能力越来越自如,深层次可以看到,孩子对园长的认可和信任在不断加深。增强与孩子的相互信任,有效沟通的管道可以建的更深更宽。当孩子面对更大问题的时候,面对妈妈的沟通更容易。妈妈是孩子的心理港湾的时候,这对妈妈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幸福的事。
孩子通过暗默习得关系问题其实涉及到面对未来社会所提倡的4C核心能力中的合作力和沟通力两个关键能力。通过关键问题的讨论,妈妈的思维方法也让孩子自然习得,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体系。孩子因为被赋予自由的权利,所以创造力能很好的得到保护。于是孩子在思维,合作,沟通和创造力四个方面产生正向循环,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会被密涅瓦看中的主要原因。这四大核心能力不是标准化考试能测试出来的,需要事件和经历去体现的。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园长跟孩子之间因为尊重的基石,形成一个最小的学习社群。知识在园长和孩子间产生螺旋,这也是为什么园长的故事里还有一些点滴可以看到,孩子一些观点后来是超越园长自己的。
总结一下:孩子的成长是父母再次成长的机会,关键在于跟孩子形成平等关系的学习社群。这个学习社群是一个长周期的学习,关系到一个家庭两代人的交替和延续。当孩子年幼时,我们需要做到真正尊重,当孩子长大以后,我们需要做到有效沟通。
只有保持跟孩子的平视和平等,搭建有效沟通管道,我们才能保护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