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了19年考研成绩,感觉不是很理想,实际出的作文科目的考试分数比预想中的低,还是比较失望的。这引起了我对自己写作能力的反思。因为自己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平时也善于动笔去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心理流动,在考试过程中也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建构文章的逻辑,自认为文章的逻辑是比较清晰的,自己所找的论据也是能够做到言之成理的,但为什么分数还是比较低呢?不禁想起了一句古话:“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或许现在的自己就如同井底之蛙,自己所沾沾自喜的一些成绩,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就会显得平平无奇。在看到过去考研的学长姐写过的一些考研经验贴之后,的确看到了他们在学业上的付出和努力,他们学习的能力和态度,他们能够成功上岸也是理所应当的。
回顾过去一年的备考经历,感觉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1)没有整体的复习规划,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往往徒劳无功。2)内心比较浮躁,没有做好身为一个考研者真正的自我定位,不明确自己要去做什么,潜意识中没有把考研当做一件认真要去对待的事情。3)一味追寻简单快捷,却导致走了很多冤枉路,或许唯一的捷径就是扎扎实实把该记的知识消化和吸收。
对未来自己的几点期许:1)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把基本功打牢,不可心浮气躁。2)每日制定规划,真正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和空杯心态,认真严谨地对待知识,把功夫切实地落到每一天,相信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4)做自己,不管外界多么喧哗,记住自己考研的初心,相信今日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求学之路上的必经之路。都不是无用功。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