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一定的阶段所喜欢的诗人都是不一样的,如,过去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现在或将来不再读他了,相反,这些你所崇拜的诗人必然会在你诗歌写作之中留下很深的印记,现在你不去读并不意味着你以后也不再读他了,只不过现阶段我更喜欢阅读的是赖特,这个在诗歌史留下大手笔,开一代诗风的诗人。作为一个写作者,诗歌评论人阅读应该是基本功课或者说他对于一个写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我个人而言只要我写了一段时间,在写作上毫无感觉了,就会停下来阅读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创作,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一直在写的,他只有不断的从生活,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上汲取营养再进行创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经典阅读当作每一天的一个任务。回到赖特,对于这个诗人,我想没必要做过多的介绍,只要大概了解过美国诗歌史或者说世界诗歌史就应该听过他的名字,作为“深度意象”或“新超现实主义”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必然在世界诗歌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大家都更愿意以“深度意象”“超现实主义”等诗歌观念去定位这位诗人,但,这些都是不全面的,事实上诗人诗歌写作的丰富性早已超越了以上概念,或简单的界定。众所周知,赖特早期的诗歌是非常传统的,我说的这个传统并非中国古体而是有着鲜明特征的西方诗歌传统(美国诗歌传统),在自己的诗歌之中吸收了古典诗歌的精髓,使得他的诗歌整体上非常有张力,赋有形式感。当然,我目前读到的只是他部分作品,或许我说的也不太全面或过于主观,但,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接上,尽管他早期的诗歌形式上非常传统,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他的内容非常的新,这是他早期的诗歌,也是其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反观当下我们汉语诗歌,形式上大家都是千奇百怪,恨不得每一个写作者都整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诗歌写作形式出来,但是内容确实陈旧,老套,毫无新颖可言,这就背离了写作的真正目的。到了这里,我们也还不能说明赖特诗歌的成就,如果这就结束了赖特顶多就是一个美国诗人,还完全不具备一个世界性诗人,我们说一个诗人尤其“世界性诗人”时候,只和他的诗歌本身,影响力有关。那我们来看看赖特何也可以称为一个世界性的诗人,当然,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世界性诗人和大师不是一个概念,尽管赖特在诗艺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比起艾略特等等这些巨匠,不管是那方面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不说艾略特就诗歌的哲理上来看,作为他亦师亦友的弗罗斯特都比他厉害多了,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诗人之间最忌讳的是比较,诗歌史上就只有一个赖特,独一无二。我们还是来看看赖特后面的诗吧,总的来说是“澄明”“悲情”“丰富”“意象”“人性”,当然,这几个是无法涵概其诗歌写作的,我们只能采取其最为显著的特征。首先来看这个“澄明”,这里的澄明更多指向的是诗人的心境,所以有些时候我在读他的诗歌就会有种错觉,他不是一个西方诗人,从诗歌旨趣上来看,他的诗歌气质更加符合一个东方诗人,甚至这种澄明具体到了他诗歌的语言,近乎一种口语。二、“悲情”。我在读他的诗歌时更多是沉重的,甚至都能听到他的心跳声,那种写作上的从容不迫,心思上的缜密,情感上的细腻,方法上的得当,气质上温情,无不体现在他诗歌写作的智慧上。第三、“丰富”。这里的丰富除了他诗歌内容上的丰富外更多还是他诗歌写作题材的丰富,有城市、有乡村、有自然,当然,我个人觉得更多还是一种自然,甚至他写的价值最高的就是“自然写作”,他完美融入情理在自然之中,并且在诗歌写作之中给我们展示出无与伦比的表达方式。第四、“意象”。说到意象我们再熟悉不过,我们的古代诗人就是处理“意象”的高手,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诗人的非凡能力,而且还有他那天才般的想象力,使的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命的色彩,人文关爱,这也使我们想起了中国诗人发星的“地域写作”,尽管发星的诗歌相比之下在表达的复杂,多变上不是那么的丰富,但在我看来两者各有千秋。第五、“人性”。诗人可不仅寄托山水,大自然,诗人更多的是一种人性或生命的困顿,以此产生的慧觉的震荡。总的来说赖特的诗歌吸收了众家之长,尤其在中后期的作品之中,完全向我们表现出了一个世界性诗人的创造能力。他诗歌之中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魔力,好像任何一个“意象”只要经他的笔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还有他澄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从容不迫,波澜不惊的心境,豁达。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