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茶水也可以冷浸而泡,不借助沸水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瓶凉矿泉水,投入几许茶叶,静置一晚后便制成了传说中的“冷浸茶”。
天见可怜,我原先从不知茶叶还有这种操作,仔细品位了下“冷浸茶”,风味自然是没有沸水冲泡的香醇,但似乎更“冰凉”、“泻火”了些。(废话,本来就是凉水)
之所以有缘见识“冷浸茶”是因农夫山泉公司出品的“东方树叶”系列类茶水饮品。
北方冬天干燥且暖气太足,本宝宝如同一株被烘干的植物,整个人由内而外的枯萎。后来饮用了“东方树叶”觉得风味不错,确实能泄火清润。
本来事情就该从此打住,也没有“冷浸茶”什么事。可我是个贫穷且下贱的人,嫌弃那四块钱一瓶“东方树叶”太贵,每天上班像喝水一般干掉个两三瓶,着实肉痛,伤心地整晚整晚睡不着觉。
这不痛定思痛,反正住处有些散茶,于是乎就从网上搜索起了“东方树叶”的制作方法,想自制一些节约经费。这才因缘巧合发现了传说中的“冷浸茶”。
我昨晚浸了两大瓶农夫山泉,今早办公室尝了尝,味道确实类似于“东方树叶”。这让本穷人十分满意(相对精确的说,“东方树叶”的风味口感类似于“冷浸茶”浸润出的茶汤。但它并不是冷浸制成。)
这下好了,小财迷的算盘开始打的叮当响,平常一天需要树叶两三瓶,光喝的就要八块、十二块的,三天的伙食费就这样没了。改成自制的冷浸茶,纯净水加茶叶不过三四块钱。
更顺畅的是喝过以后水瓶子留着,灌装公司饮水机里的水,自此每天只要一两泡散茶的钱便能喝个水饱。(既然水饱了,说不定因此早餐还可以省一顿??我X!赚钱了呀!)
我相信想着晚上泡好茶水,第二天提溜着上班去喝的达人不算少数了。然而热水泡茶便是不能久搁,放久了颜色会浑浊,滋味也苦涩。
若非要说个什么原理,大抵是沸水、氧气、茶叶之间的连锁反应,使得热气腾腾的茶汤滋味刚刚好,放久便风味大失。或许可以举个不太风雅的比喻,这就跟炒菜类似?总是新鲜热乎的好吃?
冷浸茶则不如此,没有沸水的浓烈,所以情怀上来的也缓慢,在冰凉的水中缓慢舒展。热腾与冰凉的对比便是如此,一个暖如春日,一个寒似秋水。饮茶人各取所需,各得其好吧。
茶是嘉美,冷暖皆宜。
化浊
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