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孩子班级群,看到昨晚2位家长关于孩子纠纷的对话,有些个人观点分享下。
对事件的解读投射着我们潜在需要,成人是,孩子亦是。所以我们时常需要透过现象去看行为背后的动机或需求;避免潜意识里的条件反应。
对感觉到自己受伤害的孩子,身为父母,当我们接受到孩子的信号以后,我们先关注并处理他身体的伤害。这个过程里面,用真切的聆听来体会孩子当时的感官和他的需要,接纳他的真实感受,一如疼痛,头昏,害怕等,与孩子建立链接,给到孩子充足安全感;同时鼓励孩子表达真实需要。
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父母能够做到接纳和聆听,孩子在外面受到的小伤害,基本上就已经被疗愈了。
比如,我们在处理孩子的情绪时,孩子情绪里可能会有伤心,难过,委屈,愤怒……进而还可能会有指责,我们要去关注他“委屈愤怒”里面藏着的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因为这部分“评判和指责”藏着孩子更深处的需求和价值观判断。这里是我们父母特别要为孩子构建的精神世界。
很多时候孩子的一再求诉,一部分源于内在从父母这里得到的心理营养不足,需要寻求父母更多关注;另一方面可能是价值观的问题,受害者心态作祟,其实是内在缺乏力量,没有自信。
所以父母要在平时多给予孩子一些心灵层面的关注,看到和支持孩子行为中的进步和努力,积累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力量;同时帮助孩子诚实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来尽量降低主观上的批评和指责,减少关系中的障碍;摆脱受害者心态,以建设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