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飘着雨的晚上,看着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宝塔造型的建筑,以及从一幢一幢楼房的窗口里照耀出的万家灯火,我的脑海里不觉浮现起仲老师说的那句话:
“刚开始来哈尔滨的时候,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记得那时候有一句很流行的广告词——‘总有一盏灯,为你而留’,却不知道,属于我的那盏灯,在哪一个角落。”
那时候,她的工资才八百块钱,而且老板还会借口扣留一部分,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早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不仅如此,她还遵循着自己的心迹,开办了一座四百多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事外陶源」。
虽然身边的人都在苦苦劝她,有那样多资金,拿来做投资不行,非要砸在这件看着就不能赚钱的事业上,然而仲老师依然「一意孤行」——因为喜欢,所以心甘情愿。
真正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的人,身上都流淌着纯粹的光芒。
犹记得,我和G走入「事外陶源」的时候,色彩琳琅,式样淡雅素朴的瓶瓶罐罐,杯盘碗盏分门别类地被放置在木柜之间,各得其所,我并非第一次来,所以心生从容笃定。
走上二楼的时候,阳光正从右侧的玻璃窗照射进来,仲老师贴着墙,独自一人坐在阳台边冥想,听见我们到来,她起身笑着相迎,还是那般的优雅婉约,还是那般的温柔周到。
正对面的房间不知何时铺上了加热地板,仲老师告诉我们,这是为《道德经》课堂集会特意准备的,前来参加交流会或者参禅修心的客人可以免费享受如此清净平和的氛围。
在这个物欲横流,凡事向钱看的时代,她依然坚守初心,愿意做一件「免费」的事情,这是多么奢侈的美德。
之所以作出这个决定,在于仲老师对《道德经》这部道教经典的青睐,以及对它的品悟和琢磨。所以愿意贡献场地,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来领悟这部中华经典里的思想精粹。
知道她对「道」心怀一往,我忽然就想问问她,是否看过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在那本追寻世间隐士的幽美散文游记里,作家跋山涉水,穿云拨雾,寻访名山大川里的传奇隐士,最终不过是两种结局,要么未能寻觅影踪,要么所见所闻,并不如预想中的清隽高洁,而错综复杂着生涯的孤寂与实实在在的艰难,但是遵循内心旨意寻寻觅觅的过程,才是「道」的所有依归与寄托,于我而言。
对于仲老师经营「事外陶源」这件事,何尝不也如是,珍贵的是一日一夜的沉醉体验,反倒是最终的结果,显得没有那般掣肘。
这也是「道」的实现,因为从中她获得了无限自修的源泉和能量,因为从中,她得到了价值的体现,也确证了自我圆融的路径,同时也在无形中搭建了一座让他人从中获得精神滋养的桥梁。
将这种「小我」的自得其乐绵延成为惠己及人的「大爱」,正是仲老师领略到的精神食粮和自我觉悟。
所以她不是单纯地独自结庐在茅舍,而无车马喧,像她的朋友们揶揄她的那样,而是营造了一座城市中的「世外桃源」——像陶渊明的精妙寓言,所有深陷红尘里无法自拔的人来到此间,都能够获得此时此地的精神抚慰。
看一朵花的生长不息,颜色可喜,看一只陶瓷碗的花纹脉络,身形结构,看一本书的情思缱绻,哲理流淌,看一幅画的缤纷洒脱,苦心经营,或者单单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看窗外一丝游云的流动。
这都是与自然肌肤相亲的时刻,这都是缓下来,牵一牵灵魂的衣袂的时刻。
这也许就是《道德经》里传递的信念和精微奥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我想这也就是所谓的「道」。
不必焦躁,不必狂乱,不必奢求,无需麻痹,无需戒惧,更无需消沉,此时此地,肉身灵魂可以是风中一株飘摇的花,可以是水里一朵顺势而行的浪,还可以是山顶皎洁明净的月光。
我想仲老师闭上眼,静静凝神冥想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心境。
这样一个对自我,对生命执着追求,而又时刻体验修行的女子,依然单身,她告诉我们,每每一个人回到家,自己做四碟小菜,绝不敷衍将就,我欢喜地告诉她,她俨然就是一位精致高标,令人艳羡感慨的亦舒女郎,虽然她并不知道亦舒,更不曾读过亦舒的小说。
你知道,这世间真的有人,活得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也不营营役役,迷乱苟且,而是听从自己的心迹,自尊自爱,像明月池边,那一棵遗世独立的芝兰玉树。
你知道,这世间的女人,并非一定都要嫁给一个同样平凡的男人,委身于一段坑坑洼洼,不得不学着忍气吞声,勉强迁就的婚姻,按图索骥地相夫教子,然后沧桑变老。
她也可以将自己活成一片令人艳羡的风景,过着独立从容,却也未尝不圆满的清净人生,何况,因为茫茫岁月,有一件自己乐意去逢迎去奉献的事情,她并不曾庸碌颓废。
对于仲老师,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文字里形容她,描绘她,她仿佛是一眼深不见底,而又明丽可喜的湖泊,仿佛只要你探寻,总能获得清凉与甘醇。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注定要成为什么形状,漫长的人生本就是一段自我雕琢的过程,如果站在街头,举目四望,目之所及全都是如出一辙的面相和姿势,这样的人间令人惶恐,甚至绝望。
没有一个人生来高贵,或者是完美,但是寻觅到自己精神依归,和灵魂家园的人,她真的有别人遥不可及的恬淡静美,因为她明白自己的渴望,所以不会慌慌张张地左顾右盼。
我们对坐交谈,直到流年暗换,夜幕降临,直到风轻云淡,雨声潺潺,回去的车上,我依然为在哈尔滨这座北方城市里遇见仲老师这样的人而庆幸感激。
我看着窗外的夜景帧帧,风流云散,真正感到夜幕下的哈尔滨的魅力,那是繁华里潜藏着一丝沉静,那是车水马龙里有人坚守恬淡初心的纯真,我已然感到,我与哈尔滨的缘分,还要更深地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