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这么一个同事,开会时,他提出了A方案,可是你有更好的B方案,提出来,他却用他的理论把你的方案说的不好。你会有什么反应?
主动的人想的是“怎么才能改变这个人?”。被动的人想的是 “好了,那以后你说A,我也不说B了,以后哪怕有想法,也不讲出来了”。
改变他人的这个思路是没戏的,憋回去也很可惜,浪费了自己的思考时间,也断送了在领导面前展示的机会。
01 沟通信噪比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缩写为SNR或S/N ),信号功率和噪音功率的比例。
我们调录音机的时候,如果波段没有调对,就会同时收到信号和噪音,听不清楚。这个时候发射功率越大,听起来噪音越大。
信号就是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沟通频段,这种频段往往与他的行为风格相符。如果不在这个频段内,往往就是噪音。这就出现了沟通的悖论,你讲话,其实对方听到的都是噪音;你以为对方没听见,增大功率,对方觉得噪音太大,干脆关闭了,沟通就断掉了。
很多沟通中,彼此讲了半天,信噪比非常低,谁都没有收到对方的信号。要影响一个人,就要先找到他的频段,主动调频到他的频段。
如果这位同事注重逻辑,那在沟通时,最好多用“因为……所以”,然后通过1、2、3的顺序分列出来,最后强调下这个方案的局限性,他对你的信服力度会上升。
如果对方是视觉型而非听觉型的人,那就清晰地描述画面感,花更多时间做视觉导图和PPT,更能让对方快速get到点。
每个沟通高手都是快速调频的发布机, “快速调频”的能力来自于对他人行为风格的敏锐感知能力。
02 4种DISC性格特质的人
DISC理论是一种人类行为语言,研究的是由内而外的人类正常的情绪反应。
行为特征分析基于DISC理论,展现了四个基本风格,预见其可能的工作表现。利用DISC行为分析方法了解个体心理特征、行为风格、沟通方式、激励因素、优势与局限性、潜在能力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着岗位的动态职务要求,如何人职匹配、有效管理、培养与规划,DISC理论广泛服务于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选用育留。
在思考和交谈过程中,更关注人的倾向于D领袖型和社交型;更关注事的倾向于C思考型和S支持型;在行动和效能上,做事快的人更倾向于I社交型和S支持型;做事慢的人更倾向于与D领袖型和C思考型。
D型的人
D领袖型性格坚定、霸道、目的性强,有极强存在感,善于借助权利掌握局势,快速决策,日常状态是面无表情、忙碌、容易毛躁、面对攻击会斗志昂扬。他们更关注事情或工作,也关注做事的方式,强求做事快、效率高。
沟通要点:
1.口头汇报节约时间、讲重点;书面报告清晰、视觉体验好;
2.及时反馈,设置时间点;
3.首做判断题,次做选择题;
4.不断提新点子,如新方法、新的模式、新的思路。
赢得D型的终极法宝是给人快速且高效的印象。
I型的人
I社交型性格开放、敢爱敢恨,出场时动静大、说话表情丰富、有感染力、给身边人带来快乐、做事有创意、想象力丰富,人脉关系广泛。关注点是得到关注和陪伴,注重感觉多于行动,活在当下。
沟通要点:
1.给予足够认可,赞美多于批评,且多赞美细节;
2.给予足够多的反馈,给予足够大的舞台;
3.给予有趣的体验;
4.定期跟进,有必要时写书面承诺。
赢得I型的终极法宝是快且有趣。
S型的人
S支持型性格腼腆、乐于助人、为人平和、迁就他人、总是默默承受压力,会赞美常道歉、懂得支持他人,平时喜欢按规矩做事,不善于面对新挑战。关注点是踏实平淡的生活,讲求团队和谐,喜欢处在安全、不挑战的环境中。
沟通要点:
1.赞赏团队协作精神,邀请他表达想法;
2.关怀包容他的情绪和想法;
3.帮助他拒绝;
4.工作设置提前安排,尽早告知,并定期提醒,多鼓励。
赢得S型的终极法宝是安全感和细水长流。
C型的人
C思考型性格善于思考、逻辑清晰、分析深入、用数据说话,做事有条理、追求精准精确、全盘考虑清楚才会发表观点、有时过度纠结细节。关注点是数据和细节、重视制度程序规范流程、追求完美、享受共鸣的情感和思想。
沟通注意点:
1.给予安全距离和单独空间;
2.用数据说话;
3.让他先表达;
4.给予他感兴趣的个性化奖励。
赢得C型的终极法宝是严谨和有品位。
有针对性的与之沟通,才能更快速有效达到目标。对D型目标性强的人,3句话内讲重点能快速切入话题;对I型喜欢社交的人,话题有趣是吸引他的不二法宝;对S型被动的人,不压迫、主动带动话题,能让他更舒服;对C型讲求逻辑的人,探讨他擅长的话题,说明事情、原因和确实的结论会事半功倍。
03 谁主动改变?
也许有人想说凭什么是我要变,而不是他要变?
如果这份关系对你很重要,那么就需要你先调频;如果不重要,你可以找重要的人去影响他。
沟通的本质,就是交换不同的信息,沟通的关键是快速调频。而不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频段的人那里,只要你希望影响更多人,就需要学会调频能力。
因此对自己,关注性格可塑性,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掌控范围。对别人,关注性格稳定性,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影响他,降低自己沟通成本。你的掌控圈就会变大。最糟糕的则是你天天盯着自己的稳定性,却期待人家性格的可塑性,这样你的掌控圈就变小。
这个和产品思维很像,对客户,把他们想象的越傻越好,越懒越好;对自己,思考地越深入越好。这样你的内在价值越来越高、你的交际界面越来越好,你就是一个高价值产品。
Understand first then understood.
今日精进
你身边最亲近的几个人,各自是什么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