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过第一次完成100天任务的经验,之后开拓新的方向内心并不需要特别大的阻力,似乎渐渐有了一个习惯的养成,觉得每天没有一个必须要完成投资于个人身体里的任务就少些什么,这也不是说完成新的100天任务就变得容易,其实完成任务本身也不是很容易。
先说说刚刚完成的一个成绩吧!从7月12号到今天10月12号,是102天。7月12号是刚大学毕业出去游玩回来开始等报道通知的时间,最初是用新浪微博的博客写长微博,因为开始入职工作缘故,中间去往报道地,辗转很多,电脑与网络并不是很方便,有两天紧发了短条说说算不是文章,最后在手机上寻得简书这个APP,才得以每天继续坚持。至此完成100篇文章,7w余字。简书有个优点是有个直观的数据统计,其中在简书85篇,62296字。在完成100天目标任务的这个过程有几点收获:
首先,在写点东西这个过程中,会发现从一个想法开始,初期会很有热情而且在时间想法上都很富足,慢慢就疲惫倦怠,因为工作事情连续,身体劳累加上思想上没有任何想法或者刚好因为什么甚至什么都不因为的情绪低迷等情况,今天就不写的念头就会时长冒出来。作为目标任务性质则有一定自我约束性。通过在外的具有重复性的要求来约束内心的不确定。
还记得《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奥利维与她的妻子,在爱情倦怠里,奥利维通过机械重复的工作约束住了自己的行为而没有深陷自己的念头里,而妻子因为深陷自己的念头中,最终出轨,待到生命归于平和依旧对于自己的行为深深懊悔,只是连救赎的机会都没有了。
有益的机械性可重复性规律的做事会约束一个人的心使其自律,而自律的人才能获得生命自由。即随心所欲不逾矩。
再者,从最初一点灵感基本就是一句话,要把它用文字阐明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训练,常常写着写着感觉离自己要表达的越来越远,然后原来的想法再变,最后发现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歧义很多,这都是常态。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读一本经典的自我解读,其实自己读自己的想法,也是如此。
接着,灵感的来临是需要给养的,凭空就有,实在难得,需要对于生活,对于周身进行观察,需要去经历,阅读,思考。渐渐才有话可说。而这部分自己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无意识受到接触信息的影响,先是相信,再怀疑,或者先怀疑再相信,最后提炼总结一个现阶段认识到的一个东西,再螺旋上升,可以算是“否定之否定”的实际应用。这时也是想法比较充沛的时候。
还有,真有没有任何想说的时候,怎么办?还是写,手指就这样敲着,敲着就好了。或四不像,总要写出来。
比较在意是,每天完成目标任务,是对自身懒惰的一个克服训练。感受到对于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提高。从小一直比较被动安排,身上惰性很大,吃水果喜欢不用清洗直接拨了可以吃的,在外工作,像买东西不方便不到非买不可就基本不会去买。自己对此还是很自知的。
写一篇东西,最初都是晚上在写,开始是因为晚上思维比较感性点,天马行空点。但并不是每天都可以这样,100天中,有时要上夜班,或者晚上和同事吃酒,酒后不一定会有精力等意外情况。所以会尽量完成在一天的前头,再合理分配,通常中午休息时写一部分,晚上再补充一些。其他每日学习任务也是这样,插空尽量早的完成,要是都放在晚上自己就惨了,非得搞到凌晨好几点,实在熬不起。如今过得比较轻松充实,各个每日学习目标任务也没曾落下。
最后,是看到最后有一个结果,是深深的满足感,完成度要比完美度更容易更有勇气使我进行下一次的尝试。会看到自己的成长,一点点建立起自信,这对于我很重要。
坚持写东西会看到人很难对自己想的,说的,做的三者保持一致,一以贯之的境界,做到了说他是圣人、大贤之人当真明与实相符,对于他人就要多一丝理解,自己都做不到别要求圣人、大贤满天飞。做事情也要多有余地可以周旋也是从这里考虑。
自己、个人向圣人、大贤学习一以贯之,做个靠谱人,对他人宽容理解,考虑问题有重点有余地;莫处处要求别人,说这个不靠谱那个不靠谱,最后自己实为口中那个不受待见的人。
现在是入门,下一步要求就该有提高,一步步走下去。对自己还是比较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