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与大学同学谈及高中,往往是趣事糗事好不欢乐,某日忆起说还记得那时所背的古诗文吗?大家一致地猛摇摇头,为何?不是记不住,而是大部分时候这实在算不得什么愉快的记忆。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么以为,只是也是偶然的一天“夜深忽梦少年事”,陶公笔下“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意在梦境中那么清晰地浮现。这让我想起不远的高中岁月,虽顺利地全文背诵,却没有真正地感受到何为归去。若有感受,也不过是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
不知是不是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劣根性,记忆中的东西,未来的东西,永远都比当下的来得美妙。当时高三,也觉得经历过六月的那场洗礼过后,一切都会好起来。后来发现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一个阶段去拯救另一个阶段的烦恼当然是轻而易举的,然而各自面对本阶段的麻烦却深感束手无策,只有寄希望于其实对于当下来说虚无缥缈的未来。但是明明又心知肚明未来只是属于未来的,并无义务要为当下买单。话虽如此,理也挑不出刺,可是问题总得解决,只好又悻悻地把目光看向来时路。
当去往一个新的地方,既是地域上的,也是年纪上的,渐渐地开始没有太多期待——生命成长、现世规律便如此,期望是有限的,要用在合适的地方。新的阶段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全新,对于一个纯外地的人来说,甚至连语言也是没有一丝缝隙给熟悉的感觉遗留。“乱花渐欲迷人眼”,有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有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仅仅是指青年人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对于青春中各式各样的活动以及表现形式,都是人生中馥郁的鲜花。没有谁再愿意回到那种每天试卷课本课本辅导书的三点一线单调生活,喔,不对,其实现在也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只是没有试卷和课本。那时候,有试卷和课本为载体,有发亮的小小赤子之心想要去往好地方好时光;那就是最开始的时候,生活枯燥得无以复加,梦想单调得似乎都不叫梦想——因为好像也不是太知道梦想是什么。“直到经过人生历练的点缀,才懂得纯真可贵”,我想,让当下最火的流量小生唱出这样的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正是因为纯真,所以最开始才知道最想要什么。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今天少有几个还能像陶渊明那样有个一亩三分地可耕,而心中的田地却时有杂草。归去吧,归去除除草,看看来时的路,愿你还能记得梦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