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我结婚前,有六种关于如何养育子女的理论。现在我有六个孩子,却没有理论。
我思:书中提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方式如下:对具象实物进行体验;用于表达关于体验的口头语言;用于表达体验的图画;用于概括这些体验的符号,简言之,就是经历“体验——语言——图画——符号”四个步骤。
那么,孩子们到底是如何学习数学的,在学习数学时会产生哪些障碍?结合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认知发展理论,我们会发现:儿童的认知发展(思维发展)是与生物学意义上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认知的发展遵循一种不变的顺序,一步接着一步发生,无论多少教学都不能使其加速。他的意思是,思维和学习都是从行动上或心理上把周围环境中的事物拆分,然后重新建构的过程。他提出,学习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先在心理上形成某种概念,根据体验来修正对概念的理解,把不同的概念建构起来形成结构。
如认识小数,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在各大商场货物标价时,价格签上都会出现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还有的称量较轻物品重量时,会用到几克,通常用小数来表示。孩子们意识到小数应用广泛,且在表示比较精确的重量等用到的。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认识元角分用小数表示的意义,然后走进商场或超市,去认读小数,且对应的表达该小数所对应的意义;再感受小数在历史上的来源,意识到是用一根1米长的绳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发现比1米要少,到底怎么表示呢?于是,人们就想到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用0.1米来表示,2份就是2个0.1米,即0.2米。孩子们在这样具体的测量体验中,进一步认识到小数的产生是因为无法用1来表示时,要表示更小的物体长,故产生了小数,从中也意识到小数是在不断平均细分的基础上产生的,体会小数的精确性。从人民币的小数表示,到测量中体会小数的表示,最后结合生活,将小数与分数联系起来,不断修正对小数的理解,最后在数线上表示出各个不同的小数,体会小数的实际意义,形成对小数的结构化理解。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书中介绍对数字“5”的认识时,先从实际生活中观察,数出从身边经过的汽车数量,然后用于描述身边各种物体的数量,体会到5表示的是所有物品的数量。接着在数字中区分5的意义,如54中的5,表示的是5个十,体会位值制的概念,同时扩充对数字“5”的理解。接着,再来体会5,可以表示五十,还可以表示五百,五千等。这个经历与体验过程,就真正让孩子们既有舒服的适应,又有不平衡的顺应,真正的帮助学生丰富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