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躺在床上百无聊赖,顺手拿起手机开始刷朋友圈。
公司领导发了一条动态,大脑自动闪过一行评论内容,紧接着脑海里出现一个反对的声音“不行,这样评论显得太没水准”。评论内容被快速删除,另一个版本再现,脑海里的声音又出现了“不行,这样评论也不妥当”。思虑再三,小丽在右下角默默点了一个赞,飘过。
往日的好友上传了庆生照,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群,唯独没有自己。“我什么时候得罪她了?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联系,竟已生疏到如此地步。”
某微商一大片刷屏。“太过分了,我再也无法忍受她没日没夜的刷屏。是时候把她清理掉。算了,毕竟是相识的人,屏蔽她会不会不大好。”
手指机械的在屏幕上滑动,脑海中各种想法来回盘旋。不可否认,这些不受控制的浮想联翩随着时光点滴流逝耗尽她的意志力。
“滴……”闹铃响起,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却也没刷出个所以然。
关闭手机睡觉,虽说双眼紧闭,小丽脑海中的思维就像一只顽皮的野猴子穿梭、跳跃。
深知刷朋友圈这件事弊处极多。可恶习已养成,岂是一日两日能改的。就当是自我放松吧,没必要天天把自己逼得这么紧。这么一想,小丽又心安理得了许多,尽管脑子里的猴子还在,她也依旧能够接受。
《极简思维》
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但有时候,思想又仿佛总是拥有自己的意识,反而控制着我们以及我们的感受。思想对于问题解决、分析决策、制定计划而言至关重要,但在你试图积极地想问题时,它就会散漫得像个“野猴子”,总是想把你拽入反思与否定的荆棘丛之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刷朋友圈已经成为多数人起床和睡前的仪式,似乎有一种皇帝每日批阅奏折的意味。区别是批奏折多少要写些反馈,而刷朋友圈多数时候是一刷而过。
刷的时候脑子胡思乱想,刷完后大脑一片空白,只留下无尽的空虚感。人们在朋友圈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渐渐地,脑也跟着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有人说“想毁掉一个人,就给他一部手机”,朋友圈便是具有毁灭性的武器之一。
如果可以把刷朋友圈的时间用在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上,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专注力,也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意志力消耗。对于因为长期看电子产品眼睛酸涩的状况也可以得到缓解。
《极简思维》
虽然你和你的思想看起来不可分割,但你确实拥有一个“拥有意识的自我”,能帮助你主动地介入和管理你的思想。你对思想的控制其实远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当你学会控制你的思想,那扇被不能抑制的杂念所掩盖的,通往浩瀚创造力、灵感、才华之海的门,便会为你打开。
想要培养极简思维,远离朋友圈,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01记录一整天使用手机刷朋友圈的固定时间
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我们的时间感通常会变弱。刷着朋友圈、看着电视剧,一眨眼功夫几个小时过去了也不自知。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刻意的记录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一天中的哪几个时间段刷朋友圈都一一记录。
例如,我通常耍朋友圈的时间是早上6:05——6:15,中午12:00——12:20,晚上21:30——22:00。
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我刷朋友圈的固定时间就花费了一个小时。此时天边飘过四个字“虚度光阴”。如果每天用这一个小时看书、拆书,少说三年后也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02用另一样活动代替刷朋友圈的那个固定时刻
早上10分钟我可以用来做三组平板支撑,中午20分钟用来陪女儿聊天,晚上30分钟睡前阅读。
想要改掉坏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个新的习惯代替。我们刚好可以在原来固定的时间段里设定一个有利于自己身心发展的新习惯。
虚度的光阴用具有意义的事情填补,减少刷朋友圈时间再也不是一件苦于执行的事。天空再次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03每天花十分钟整理微信空间
刚才看了一下朋友圈里有1700个人,80个群,132个公众号。接下来每天中午12:20——12:30整理微信空间。删掉许久未联系的人,删掉从没有发言过的群,删掉很久没看的公众号。
人生有舍才有得。舍弃许久不联系的人才能收获可以深交的人脉,舍弃无用的群,才能吸收真正促进自己成长的能量来源,舍弃长期搁置的公众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
04规定特定使用微信时间
人类是社交动物,我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他人沟通。科技发展让单一的面对面沟通方式演变成便捷的线上交流。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处理事物很有必要。
我决定每天上午9:30——9:40,下午15:40——15:50,这两个时间段为特点的使用微信时间。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远离朋友圈呢。朋友圈也可以是一种学习方式。确实朋友圈会有一些碎片化知识,但我们刷完后真的学有所得吗?我们对知识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别人说什么,我们就信什么。
看的时候很激动,转发后生活没有丝毫改变。殊不知,不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我们只是看起来在学习。
如果你真的想从朋友圈进行碎片化学习,建议可以学一个课程,拆书帮赵周老师RIA学习力授证班。学习后你可以拆解任何一篇微信文章,用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进行追问,将碎片化信息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极简思维,从远离朋友圈开始。抑或学习正确的方法将碎片化信息拼凑完整。愿每一个人都拥有判断的智慧。
(我是三级拆书家饶晶晶,用拆书的方式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