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县城生活时,一年中只有在端午节时才可能吃到妈妈腌制的一个咸鸭蛋,而现在都快烂大街了。儿时视为珍品,如今依然好那一口。而当减肥后,想极力控制体重之际,在不经意吃掉一个咸鸭蛋后,却叫苦连天,得连灌约1000毫升水,才把那渴劲压住。上网一查,一个咸鸭蛋的含盐量竟有3克左右,怪不得那么厉害。
饭店里的菜也一样,看似不太咸,你以为咸淡适口,可以放心地吃,然而等回到家,汹涌而来的干渴劲,会冲垮你所有的防线,还非得是冰饮料才能解渴,几天体控的成就因此毁于一旦。思来想去很是纳闷,明明口感不咸,怎么饭后那么想喝水。慢慢地终于搞明白了,饭店里的菜肴,其肉类大都经过腌制,一些煲菜则经过长时间卤制,吃的时候舌头的感觉是不太咸,但因为菜品里外咸度一样,盐分弥漫于整个食材内,口感虽不咸,进食的总盐分却远远超出了平常习惯的量。这种弥漫性的实际盐含量可称之为“隐盐”,且菜肴越入味,隐盐也就越多,实是控盐中需谨防的“暗雷”。
由此也可得出结论,我们吃菜的咸度,其实只要让舌头接触菜肴时感知到适当咸度就可以了,那些隐藏于菜肴内部的盐分,纯是多余的害人之物。尤其是一些油性重的肉类及出油的咸鸭蛋什么的,就更容易混过舌头这个监察者,害苦你没商量。
对于厨房掌管者来讲,“隐匿咸度”的现象,很容易理解。日常生活中,当对菜肴做凉拌处理时,当时吃着咸淡正好,可下顿再把剩菜拿出来吃时,感觉这菜已味淡若水了,得再一次调味才能吃,原因就是原来附着于菜表的盐分,过后大部分跑到菜的内部去了。注意了盐分的这一渗透现象,考虑舌头的好欺骗,打算减少每日摄盐量的人,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原理,协助做好控盐的大事。
咸鸭蛋自然还要吃,美味是不能放弃的。既含约3克盐,就当3克盐用。做个咸蛋黄焗南瓜,将咸蛋拍碎当盐加进煎熟的南瓜里吃。当然不能一个人全吃掉,要是全吃了,还是吃进3克盐。家里自吃也不用讲究只取蛋黄了,整个用上还有金玉点缀之效。
盐吃多的人,会不知究竟吃到啥样才算每天不超5克盐,那么一个咸鸭蛋就具有衡量的标准化功能。
那好了这是本期节目的全部,感谢您收看,我是小燃老师,很高兴为您服务,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