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来了读书的兴致,但又不想看专业书籍。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写的确实有些专业,看的人昏昏欲睡,于是准备读一部小说调整下阅读的方向,不要让枯燥的阅读抹杀我阅读的兴趣。之前有同事给我推荐过马伯庸的书,之前看了他的《太白金星有点烦》,惊叹于作者的脑洞和学识,于是拿过他的另一部成名小说《长安的荔枝》来读。
《长安的荔枝》主要讲的是唐朝年间基层员工李善德在遭到上司挖坑,本应被命运蹂躏,但其凭借自身努力和天赋,终究在死亡的沼泽里觅出一处生机,最终完成了别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将远在几千里的荔枝保持新鲜的呈送至贵妃面前(古代一天最快就日行几百里),成就“一骑绝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千古名场面。
详细的内容就不讲了,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下几点,仅做分享:
- 人生不会是一路坦途,当遇到重大挫折时,感性的发泄很有必要,但也不能绝望,我们应当理性思考,思索突围之路,置之死地而后生,去他娘的命运,就是干!
- 我们大多数人都像“李善德”般善良,但我们还没有李的智慧和勇气,而且李“命”和“运”还是好的。当技能、命运都还不错的李善德都混得如此不堪,我们这芸芸众生又能如何呢?要么就甘于平凡,乐在其中,要么就舍弃自我,学会心狠手辣,趋炎附势。善良的人会遭遇更多的不公和委屈,但内心是平和的。
- 古今职场看来都如此,领导一句话,跑断一条腿,作为基层的我也是深有同感。但是我不羡慕高层,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压力和烦恼,如果可以的话,就一直在底层搬砖,靠技能吃饭,蛮充实的。
- 做技术的只会做技术,做不了“人”,会做“人”的也不会专心做技术,我只希望,做人的这些人不要瞎搞,我们不怕你们拿了我们做技术的功劳,只求不要处处算计我们。
- 底层都是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也都在底层。高处不胜寒,人善被人欺。职场里,不需要盛气凌人,但也不要做软柿子,中规中矩,不卑不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不知道就是是否存在“因果报应”,书中李善德的因果是好的,但是现实中很多好人不长命,坏人遗千年的情况,如果因果真的在,那如何体现呢?当今的时代,行善反而需处处小心,这种情况到底是经济发展导致还是教育缺失导致?个人的因果好理解,这个社会和这个国家的因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