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爱哭的孩子有糖吃,那么挨了打的孩子就更有人疼了。
第三十回写宝玉挨打可谓紧张之极,这次宝玉可是吃了不少苦头,差点没被父亲打死。不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宝玉吃了很大苦头,却换来周围人对他加倍的关爱,倒也不白受苦。
探宝玉的众生相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宝玉被打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如果没有忠顺王府的压力,贾环的推波助澜,就不会有宝玉被打这一出。
同样,众人拾柴火焰高,宝玉被打后纷纷来看望宝玉的也是“众人”。同样是众人,此众人非彼众人。
宝玉是贾府的凤凰,贾母的心肝宝贝,宝玉挨打给了各种人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纷纷通过来探望宝玉来向贾母王夫人展示自己的忠心。
宝玉刚被救下来,早有丫鬟、媳妇上来搀宝玉,只顾献殷勤也不管宝玉能不能站起来,被凤姐儿骂了一顿:“糊涂东西!也不睁开眼瞧瞧!打的这么个样儿,还要搀着走!”
宝玉被送到贾母房中,众人围着,灌水的灌水,打扇的打扇,连宝玉的贴身丫头袭人都插不下手去。贾母一声令下,众人七手八脚把宝玉送入怡红院自己床上卧好。直到一切安顿好,众人才渐渐散去。
宝玉回到房中也不得消停,不断有人来探访,袭人不得不用“二爷睡着了”的理由挡住络绎不绝来探访宝玉的人。
在这些表现自己的人中,凤姐儿当属近水楼台,素来爱表现的她可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
宝玉挨打后第二天,远远立在树荫下的黛玉看到一起起的人从怡红院进进出出,纳闷怎么不见凤姐儿:“便是有事缠住了,她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胡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
看来黛玉并非不懂人情世故,她对凤姐儿的秉性儿了如指掌。深谙人际之道的凤姐儿怎么会放过这种表现自己的机会,凤姐不来则已,来就一定浩浩荡荡唯恐别人不知:
“只见贾母搭着凤姐儿的手,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
宝玉不过一个孩子,缘何有如此多的人来看宝玉?还不是看着贾母王夫人的面子!不管真情还是假意,有人惦记关心总是好事,这让无父无母的黛玉又一次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不觉落下泪来。
真正关心宝玉的人,不会跟着大队人马来看宝玉,倒是那些单独来看宝玉的人,才是真正关心宝玉的人。
宝钗送药
作为宝玉身边人,袭人肯定是真正关心宝玉的人,看到宝玉被打成那个样子,袭人含着泪照顾宝玉,又是心疼又是不解:“我的娘,怎么下得这么狠心!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这种时候袭人还不忘教育宝玉:“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田地。”袭人时时刻刻不忘督促宝玉上进,真是操碎了心。
和袭人一样心疼宝玉的还有宝钗。宝钗平时和宝玉一直若即若离,既不生分也不过分亲近,这一次可能宝玉挨打触动了宝钗,宝钗露出难得一见的真情。
宝玉回到怡红院后的第一时间,宝钗就手托丸药来看宝玉,来得那么急让袭人都来不及给宝玉穿好衣服,只好用被子盖上。这不像宝钗平时的做派,平时宝钗都是从容不迫的样子,看来这次确实很着急。
宝钗一张口就和袭人如出一辙:“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今日。”这句话也罢了,紧接着下面的一句话:“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不觉流露出宝钗对宝玉超出平时的关切之情。
对于平时冷静克制的宝钗来说,说出这样“亲切稠密”的话就像宝钗扑蝶般实属罕见。
尽管话说了半句就忙咽下去了,还是被细心的宝玉捕捉住了宝钗动人的一刻:“红了脸,低了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
此时的宝钗,没有了平时老成持重的样子,呈现出少女的娇羞模样,恰恰是这种神情姿态才让宝玉大感意外。
如果不是真切关心,怎么会有真情流露?可见宝钗并非无情之人,只缘未到动情时。宝玉挨打激发了宝钗的少女心,让“任是无情”的宝钗也流露出动人的一面。
刹那的娇羞过后,宝钗开始询问袭人事情缘由,袭人将小厮们的话学给宝钗,薛蟠不幸躺枪,宝钗暗暗记在心里,也为下面与薛蟠对质埋下伏笔。
借帕传情
同样是探病,有一群人来的,有一个人来的。同样是一个人来探病,黛玉探病和宝钗探病又不同。
黛玉的出现就像梦境,等到热闹散尽宝玉昏昏默默时,黛玉出现在宝玉面前。
黛玉和宝玉感情最好,可是为何从宝玉挨打到现在,黛玉始终没有出现?
黛玉的样子说出了答案:“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以宝黛的感情,以宝玉的伤势,以黛玉爱哭的性子,还不知黛玉哭成什么样子。黛玉相必不想周围人看到她这副样子,而且她想对宝玉说的话,只有两人单独相处才能说出。
来来回回这么多人,其实宝玉心里最想见的人是黛玉,所以看到黛玉,宝玉激动得欠起身来,看了又看,只怕是在梦中,直到下半截身子疼痛难忍才倒下。虽然心里想着黛玉,但是说出口的却是:“你又做什么跑来!虽说太阳落下去,那地上的余热未散,走两趟又要受了暑。”
虽然自己疼得不能动弹,自顾不暇,宝玉还想着黛玉受累中暑。这就是心里有你的人说的话,不管到什么时候心里想的永远都是对方。
黛玉又何尝不是?此时的黛玉气噎喉堵,无声哭泣,哭了半天才抽抽噎噎说出一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乍听来,袭人、宝钗、黛玉都说了类似的话,那就是劝宝玉“改邪归正”用心读书,但是黛玉的用意和袭人宝钗又不同。
这些规劝的话袭人和宝钗都说过,袭人在心里甚至认为宝玉应该被父亲教训一下,这是她后来对王夫人所说的话,只不过觉得贾政的教训太过严厉,宝钗的心思和袭人很相似,都希望借这次机会让宝玉走上正途。
这些规劝的话黛玉从未说过,这时虽然说出类似的话,却并非黛玉本意,只是看到宝玉被打成这样,因为心疼宝玉黛玉才如此说。如果能让宝玉免于挨打,黛玉宁可说出违心的话,这也是为宝玉着想。
大家都在劝宝玉,宝玉真的改了吗?
宝玉看起来性子绵软,比谁都好说话,但是对于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骨子里却十分强硬执着,即便被打成这样,他依然不愿屈服来顺从父亲的意愿:“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直到落发为僧,宝玉都未曾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可见心意之坚决。
凤姐儿的突然到来,让黛玉不得不仓皇离开,薄脸皮的黛玉不想被凤姐儿取笑自己哭成泪人的样子。
黛玉走了,宝玉又开始放心不下,他担心黛玉为自己担心,想派人去看黛玉又怕袭人阻拦,借故支开袭人派晴雯去看黛玉。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宝玉心中晴雯和袭人的不同。袭人心思细密而晴雯简单纯真,袭人对宝黛之恋的热烈并不认同,帮助宝玉送帕传情更是不可能的事。晴雯虽然不懂送手帕的用意,但宝玉的吩咐一定会照办,她不会干涉宝黛传情。
晴雯不明白宝玉为什么拿旧手帕送给黛玉,黛玉明白。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男女互送手帕是一种表白心意的方式,是一种大胆示爱的方式,如果被发现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所以宝钗无意中听到小红和贾芸互送手帕后,就把他们看作“奸淫狗盗”之辈。宝玉和黛玉身为贵族公子和小姐,这种私相传递的事更不允许。
所以黛玉看到手帕后,一面为宝玉的传情而感动,一面又为宝玉的大胆而吃惊,更为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而可悲。情之所至黛玉也不顾嫌疑、避讳之事,在手帕上题诗抒怀,来寄托绵绵不尽的情思。
一场挨打,激发了多少真情!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