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还在清境桃源游玩的时候,就接到了快递员的电话,告知有很大一箱东西,丰巢柜根本放不下,我让他放在一楼保安室那边。
当时以为快递员太夸张,回来一看,的确有些惊到我了,这箱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还好家有两个壮劳动力,妥妥扛回家。
回到家里,小子就迫不及待地拿来美工刀,还说开盲盒的感觉特别棒,这么简单的任务只管交给他,保证办得妥妥滴。
打开来,再一次惊呆了,两个大礼盒,还有一个泡沫箱,装的会是什么?小子让我们猜猜看。
看着兴致勃勃的小子,我们故意一顿乱猜,小子倒也配合得很。
当所有的宝贝真正摊开来,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小子说:“老妈,你们老板真的好懂我呢,都是我喜欢的,尤其是这臭鳜鱼,自黄山回来后一直念念不忘。”
一看这包装,小子更是兴奋,这不是我们之前学过的那首张志和的《渔歌子》吗?说完,小子就自顾自地背了起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品牌,看着也挺诗意呢!
“那么,就从诗意开始吧!”好吧,应小子的要求,就从这臭鳜鱼开始!小子还说,做菜这么神圣的事情就只有交给老爸了,他负责吃就好!
先生说,这菜我还没做过呢,不过,吃过不少回,倒是可以试试。按照先生的操作方法,我把步骤记录一下,有兴趣的也可以试试哦。
首先,准备好食材,将包装去除后,充分解冻,将鱼处理干净并浸泡半个小时,去去咸味。
其次,控干水抹上料酒拍一点干粉,将鱼煎透煎香,捞起备用。起油锅,将切好的生姜丁和大蒜丁,以及少许泡椒颗粒煸香,再加入少许五花肉和豆瓣酱,炒香后再加入适量水(以盖过鱼90%为最佳),大火烧开熬制几分钟后,再加入煎香的鳜鱼。
第三,大火烧开,再加入适量生抽、料酒、胡椒粉、鸡精,以及少许白糖,小火慢煮,约摸五六分钟后将鱼翻身,再煮五六分钟左右,而后加入青红椒丝和芹菜,再煮两三分钟,待汤汁浓稠时,便可以出锅了。
最后,将鱼捞出装盘,锅内汤汁加上青红椒丝,以及芹菜段浇上去,再撒上葱花即可。
这里需要温馨提示的一点是,臭鳜鱼是腌制品,千万不可再放盐!
菜做好了,厨房里臭味也满了,婆婆走了过来,带着某些“不屑与凡人为伍”的得意神情说:“这么臭,我才不要吃!”
先生说,这道菜虽然闻起来味道不佳,但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婆婆固执地摇了摇头,坚持着自己的决定。
小子笑,反正习惯了奶奶的挑食,没什么。我不发表意见,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再加上她原本就极度挑食,每每兴致勃勃弄点新鲜玩意,还要去做半天思想工作,真的会让人心累。
感觉到鱼差不多要起锅了,小子问先生:“老爸,你今晚要跑步吗?”
先生回:“不跑,怎么啦?”
“不跑步,我就去给你打二两酒,这菜看着挺香,下酒应该很不错的。”小子边说边执行去了。
臭鳜鱼端上桌,小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了一下,对着先生竖起了大拇指:“哇,老爸这厨艺又精进了呢!”
经过腌制发酵的臭鳜鱼,通过一些配料和调料的中和去腥,原本的臭味被一种食物的鲜香取代。鱼肉如同蒜瓣,一层层一片片,颜色鲜红,肉质细腻,口感滑嫩,鲜香透骨。
先生问我们,知不知道臭鳜鱼是怎么来的?
我不免好奇,会不会又是一次失误之后的意外惊喜呢?
后来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相传在200多年前,安徽沿江一带的铜陵、大通等地的鱼贩们每年入冬时,将鳜鱼用木桶运到徽州山区出售,路上需要七八天,为了防止鱼变质,鱼贩装桶时,采用了放一层鱼放一层淡盐的办法,并经常翻动。当鱼到徽州时,鳃仍是红的,鳞也没掉,质量不变,只是表皮有一种异味。洗净后加工,异味全消失了,鲜香无比,因而传了下来。
因为这个故事,鱼肉本身的鲜嫩在时间的腌制下,不再轻巧,渐渐地,有了历史厚重的意味,因为它穿越了岁月,行走在各样的匆忙中,不断地吸收消化,多了一些咸鲜,再配上我们习惯的辣,刺激和满足着我们不断变化的味蕾。
这很容易地让我想起了家乡长沙的臭豆腐,那也是我念念不忘的美味。小子爱吃的螺蛳粉,又何尝不是因为臭而更香?
这不同层面的臭,虽然走过不同的路径,最终收获的,却是意外的欣喜,是历经磨砺后的重生,是苦尽甘来后的凤凰涅槃……
2022年年度写作营第(333)篇 1637字,累计459893字。
2023年年度写作营第(5)篇 1637字,累计860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