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个视频是关于一个宝宝在妈妈面前哭,当妈妈走开时候宝宝会快速爬到妈妈的面前再次哭。当妈妈再走开,宝宝就会停止哭,继续爬到妈妈的面前然后开始哭。
虽然这个视频是按搞笑宝宝的主题发出来的,但是也看到了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已经会用哭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并且用哭来表达自己的存在。
一位常年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的朋友告诉我,孩子的每一个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而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哭闹行为父母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也是不一样各有侧重点的。
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的哭闹,首先要接纳孩子现在当下的情绪,不要急于解决不让哭闹的这种表象。其次就是要找到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孩子哭闹都是因为不会用言语表达此时的感受而只能用哭表达出来,而且哭闹是最能快速引起父母关注的有效方法了。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持续高度的关注和包容的爱,像3岁以下的孩子在哭闹时候父母就要尽可能的先去安抚孩子的情绪。抱抱孩子是一个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在妈妈的怀抱中多待一会儿孩子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而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面对哭闹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和分析原因了。如果孩子是用哭闹在表达一种意愿,那需要告诉孩子有什么意愿,要直接说出来而不是哭,如果一直哭,爸爸妈妈就不知道你需要什么。
而另一种孩子的哭闹,尤其是家有二宝的情况下,二宝的哭闹有可能就是要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适当的让孩子自己哭一会儿,而不是一哭就去关注这个孩子,更不要小的一哭就责怪大的让大的去哄孩子。这样的处理只会让两宝发生对立情绪。
等孩子步入小学阶段,这种哭闹的情绪更多的是用一种吵闹表达出来。我儿子在有一段时间,只要是参加朋友聚会时候,他就会特别的吵闹,花样百出。
后来我意识到这是孩子在引起我的关注,当大人都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被忽略了,也不知道在这种聚会中自己该怎样去玩。当我想明白孩子吵闹背后的原因时候就不会那么的恼火了。
等到下次聚会前就给孩子讲讲这次要去参加聚会的情况,提示孩子可以带一些小玩具以便于自己觉得无聊时候拿出来玩。
如果在聚会时候他吵闹我也会走过去问他的想法或者告诉他在此刻,可以选择自己玩也可以选择听大人们说话也可以吃自己喜欢的东西。
几次之后这种吵闹就基本不会有了。孩子还会每次聚会前问清楚聚会的各种情况,然后知道自己去了应该怎样参与和开心玩。
在小学阶段到进入青春期之前孩子的吵闹的原因会更具体化也会更有技巧,作为父母要去观察和鉴别,更不要只是简单的责怪孩子不听话、太调皮。也要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很多父母更头疼的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的叛逆。在这些叛逆行为中,更多的是和父母的一种言语冲突,也就是吵闹。
面对这样的吵闹,父母更多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想要表达的东西上而不是这样的态度情绪上。
青春期孩子的吵闹更多的是一种表达,一方面表达和想证明自己长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在这个长大过程中寻求父母的关注。
当父母能够理解和接纳孩子这种青春期成长的烦恼,肯定这种心情的复杂和纠结,也就能看到和体谅孩子的吵闹了。这样的吵闹不单纯是一个行为而是孩子一次次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默默陪伴和肯定欣赏、鼓励的眼神比大道理的言语更有力量。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孙瑞雪老师在《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里就写到:“如果你用你的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生命,你关切这个生命,你就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生命就会受到尊重。你不能为未来打造一个人,孩子不是一个物件。我们只能陪同孩子走过眼下这一步,而且是快乐的走过。这是爱。我们要把这些慢慢剥离,使我们开始关注察觉到我们的生命,而不是关注我们对未来的恐惧。”
不论孩子的年龄大还是小,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候,一定要关注到孩子并且观察分析背后的原因,或许那就是孩子一次宝贵的成长机会,也是在心里渴望父母的爱和关注的呐喊。
温暖点亮生活,欢迎关注伊说说,均为伊凡17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