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玩了个剧本杀,主旨还是围绕着日军兵临城下,探讨和思索到底是战是降还是撤退?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先思考一下,若是战,我们为何而战,为了国家?为土地?为自己的利益?在实际的战略上,几乎已经被当做弃子的一个小县城无论是何种决策对于大局而言都没有太多的意义。
有人说,如果能打响反抗的第一枪,能为后续的抗战带来精神上的鼓舞,用自己的血激起后人抗战的决心。可问题依旧是那个,区区一个小县城要有点自知之明,仅仅几百人的抵抗就如同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一样死的得一点意义都没有,有的只有那些自我陶醉在为国捐躯里的人和那些被他们牵连至死的无辜的人。也许最后能传到后方的消息仅仅是说有一县城投降不及时被屠城了.....这样的影响有意义吗?就像汪洋大海里一滴水滴一样波澜不惊。
若是决死而战,家国大义上除了换来个别人的心里安慰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个人利益上因为最后都是战死那又有什么意义。两头都不讨好,这样无脑死战换来个无名烈士的称号值吗?
有人说,如果人人都这么想,那谁都不会抵抗了,其实作为老百姓的确没有决死的义务啊,你不能要求老百姓都去送死不是?但保家卫国,决死沙场是军人的义务啊,我个人认为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民众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阻拦,然后由军队掩护老百姓撤退才是明智的选择。
投降然后把希望寄托于敌人的仁慈?就东三省而言,日本人更希望是为自己建立一个大后方,而且日本自进入国境以来并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所以也不会有说是战场吃了亏想从老百姓身上报复回来的想法,如果在抵抗无望的前提下,投降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化整为零搞敌后斗争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呃,怎么突然感觉有点像汪精卫的亡国投降论....
先别吐槽我怕死啊,但人只要还活着,一切就还有可能,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啊。没事高呼口号然后被一股脑干掉那是被裹挟而放弃思考的行为。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农耕文明的劣根性
自从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因为定居而积累了资产,紧接着为保卫资产而产生比渔猎时期更为激烈的争斗,久而久之对于自己守护的土地有了依恋,所谓乡土情怀无非如此。类似有当时芬兰提出的为了祖坟而战的决死宣言就是乡土情怀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