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各地高考作文题一公布,网络上就炸开了锅。对于没有经历过高考这件事,我既庆幸,也有遗憾。十年前的现在差不多是中考的时候,那是我在国内考的最后一场试。奇怪的是,当时看来是人生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考试,也是我爸妈有史以来作为旁观者最紧张的一场,却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放松的一场。若干天之后电话查成绩,老爸老妈紧张地盯着我手里的电话,恨不得把电话瞪出个洞来。结果算是不好不坏,没有达到我和老爸老妈的期望值,不过好歹全市前五十算是保住了。为什么提起这件事呢?因为今年高考全国卷I的漫画材料作文题——“么么哒和啪啪啪”,让我想起了中考那会儿的两个小故事。
外婆家。
打完查分电话,我们仨去外婆家吃饭。外公外婆,阿姨姨夫,还有小我四岁的表妹,等着我报成绩的时候那个神情,比我爸妈还紧张。我妈不咸不淡说了句,“考得不好,才637分。”全家人顿时忧心忡忡地看着我,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一天后,我阿姨气愤地打电话给我妈:
“姐,我单位的人都在问我这次外甥女中考成绩如何,我听你说不好,就老老实实跟他们说‘考得不好’。”
“确实不好。”
“他们问我考几分,我说637,差点没被他们口水淹死。”
“怎么?”
“‘637还不好?!那你考考试试!’早知道你说的‘不好’不可信!”
“......”
其实当时挺烦我妈,就算没有达到她的期望值,但好歹还算不错的分数吧,外加奥赛成绩和特长证书,市里几个最好的高中的最好的班级都是供我随意挑选的。但她的衡量标准是,市状元考了649,我居然640都没到,实在称不上“好”。
我竟无言以对。
老爸单位。
“老顾,刚听XX说他们家闺女中考考了全校第二,比一中录取分数线高了二十多分!你家闺女考咋样?”
“不算好。”
“哎呦没关系,肯定是太紧张发挥失利。哎,这不,XX也在!XX啊,你家闺女考了几分来着?”
“哈哈,636,已经确定一中竞赛班了!”
“哎呦恭喜恭喜!老顾女儿这次没考好,不知道报什么学校呢。哎对了老顾,方不方便说一下你闺女几分啊,我们帮你参考参考?”
“637。”
“......”
我猜我老爸当时一定是心里暗爽,然后一张不咸不淡脸。反正他回家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是心里暗爽,然后一张不咸不淡脸。
不过就算他心里有一刻暗爽过,事实还是摆在面前:他确实认为我考得不好。
不过我不是最惨的。我十五年以来最要好的闺蜜没有之一,和我一起考来新加坡的K小姐,这位以全新加坡最好的成绩考去普林斯顿然后每门都拿A+毕业的华尔街狼女,当时在我们初中三年几乎就没离开过第一的宝座,而且次次是甩第二名至少十分的节奏。K小姐的牛逼程度绝不是一句两句能讲清楚的,就简单举个例子吧:中考之前由我们学校出卷的魔鬼模拟考试,素来有“中考成绩=我校模考成绩+40分”之说,可见模考之魔鬼程度。结果K小姐模考考了630多,加上40分都超过总分了,可谓牛逼出了新高度。所以中考都还没考完的时候,我们就觉得中考状元花落谁家是一件完全没有悬念的事情——结果她考了641,然后查分的时候一气之下把她家电话砸了。
2.
该装的逼都装完了,下面进入正题。其实不管是谁,心里对自己和对别人都有一个期望值。对考试也好,对工作也好,对恋爱也好,对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为什么“不如意”?因为没有达到期望值。就好像漫画里的小孩,上次100么么哒,这次98啪啪啪,原因是他考得不好吗?不是。原因是他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值。
“期望值”怎么定位?我的答案是第一次和别人比,之后和自己比。如果你“不幸”第一次比别人牛逼,那你就得一直牛逼下去,否则你就等着像鱼肉一样被舆论的刀俎“啪啪啪”吧。但如果你第一次没那么牛逼,之后却有如破竹之势天天向上,那你走到哪儿都会是人们“么么哒”的香饽饽。
这就又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期那不堪回首的往事。刚刚说了,K小姐初中三年“几乎”就没考过第二,而她唯一一次没有拿第一的考试——我们进入初中的第一次期末大考——第一名“刚巧”是我。这个“刚巧”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幸了,因为之后我就没有赢过K小姐,于是就像我说的那样,我成了鱼肉,K小姐成了香饽饽。当然,中考之后,K小姐也不幸尝了一次当鱼肉的滋味,而平时名不见经传的中考状元某班的某Y小姐一夜之间成为了香饽饽。再后来,听说在国内高中成绩平平的Y小姐也成了鱼肉的角色。
鱼肉的日子不好过,甚至我们家乡的土话还有这样一句专门用来讽刺鱼肉的,叫做“乡下人屙屎开头硬”;我在第一次败给K小姐后,就被我妈用这句话伤害过。舆论的刀俎“啪啪啪”起来,竟是如此低俗和恶毒。
3.
而比起舆论的刀俎,有时候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值和失望感更加折磨人。
就好像现在写这篇文章,我一点都没有往常码字的兴奋感和成就感,反而觉得好像是压在肩上的任务一般。因为之前的两篇文章上了首页,所以很自然地对自己有了高一点的期望值,又很自然地怕自己达不到期望值而产生失望感。以往写文章都是有感而发,想到什么写什么,这三天坐在电脑前竟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为谁而写,只知道写一段删一段又写一段,这样重复了不知道多少次。
这种提心吊胆患得患失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心态被新加坡人戏称为“kiasu”,即福建话中的“怕输”——新加坡人调侃称kiasu是他们的“国民心态”,我却觉得不止在新加坡,只要是在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就一定会充斥着这种心态。人都会对自己有一定要求,只是高低问题,有的人想站在金字塔尖,有的人只想温饱无忧。无论是哪种要求,只要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就会有失望感。就算是素以洒脱似仙著称的李白,也难免“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失意之叹。
如是,期望值会带来精神压力,失望感会带来沮丧恐惧。我相信很多所谓“自我要求高”的人考到98分的时候,就算没有舆论的“啪啪啪”,也会有过自己扇自己一个大嘴巴的想法。
4.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期望,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成长。你做得好,大家才会给予你很高的期望,因为大家知道你有这个能力去做好。所以某种程度上,期望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认可,更是给自己的一种监督和一个目标。
而就算是失望,也并不可怕。哪个人不是摸爬滚打地追求着诗和远方呢?至少你还活着,至少你还有期望的能力和机会,至少你知道眼前的苟且终有一天会成为过去。
只有任凭自己破罐破摔的人,才会不懂得失望的感觉。
5.
接近换来期望,期望带来失望——陈奕迅《爱情转移》
我觉得陈校长的歌句句都是又接地气又精辟的爱情实况转播。你爱一个人,自然会希望ta成为你心目中神往已久的完美爱人。但事实是,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能够读懂你所有的弦外之音,也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用你要的方式去爱你。哪怕是“不愿意将就”的何以琛最终得到了他生命中的“那个人”——赵默笙,也不能否认他和她之间的感情并非尽善尽美。
所以很正常地,爱会想要接近,接近就会产生期望,期望终会带来失望。于是那些难以接受失望的人选择了放弃,而那些决定接受失望的人学会了迁就,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只要有期望,就难免会有失望;如果连期望都没有,那怎么能算爱呢?就好像嬛嬛对她的四郎,爱着他才会对他有种种期待,而后有种种失望;而当她的爱被消磨殆尽,她还有期望和失望之说吗?没有,因为她不在乎了。
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害怕失望呢?因为在乎而产生的失望,总比没有爱的不管不顾要强。
毕竟,我们在一次次的失望中学会了坚强,也在一次次的让别人失望后学会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