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但爱与恨的形成往往都要经历一个识别、判断、反应的心理过程,而这个过程则往往取决于我们所具有的心理背景。
2
先来看一个例子。
你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平时不在意的一些玩具,但在家里来了和他(她)一样的小朋友时,尤其是你又特别热情给这给那的时候,他(她)那些玩具突然就金贵起来了,谁也不许动,有时还会作出一些反常的动作,勾起你的注意,影响你的情绪。而对这些现象我们往往都会作出成人般的解读,什么孩子不懂事啦,什么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不晓得与人分享啦,更可悲的,有时你还会给他扣上成人的帽子,自私什么的,甚至不惜用恶骂与拳脚予以教训。
孩子真的是自私吗?仅仅是你表面看到的问题吗?我看不见得。我要说的是,你说孩子不懂事,其实你又何尝懂孩子的事呢?
人看世界从来都不可能是客观的,所谓观察渗透理论,观察被理论所污染,其实更应该的表达为,情绪渗透心理,情绪被心理所污染。虽然孩子因为小,各方面的生理功能都还处于发展之中,但他(她)却已经以他(她)那好奇并有点惊恐的眼睛观察并分辨这个世界了。正因为小,对他(她)而言,世界是一个极不安全存在,他(她)与世界打交道的首要任务就是防御,这样导致他(她)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心理背景主要是害怕或恐惧,所以,他(她)对作为父母亲你就十分依赖。但当有一天,有一个跟他(她)同样小朋友却闯进了这个世界,而且看起来父母还对他(她)相当不错啊,这时意味着的是他(她)那本已安全的世界出现了缺口,他(她)的心理生存受到威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微友,可以查看拙文《心理生存:一个人际交往中不得不说的秘密》),心理优势受到威胁,此时他(她)必须进行进行捍卫,因此,他(她)的玩具动不得,还时不时哭闹一下,想引起你的注意,更想寻求你往往那样对他(她)的关注关爱,这就是引发孩子情绪背后最核心,最本质的心理背景(希望我们那些想生二胎的朋友都来注意这一点)。
3
作为决定情绪流向的心理背景,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因为缺乏正确地认知或我们不愿面对而被误解、误读、误判或遮蔽了。比如说,为什么爱人之间经常会因为忘记对方生日而大动干戈?如果从心理背景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作为被忘记的一方他(她)依心理背景作出的判断是“你是爱他(她)的”,所以,等你忘记他(她)的生日时,对他(她)而言,你忘记的不仅仅是他(她)的生日,而是你对他(她)的爱,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再比如说,为什么上司更喜欢听话的员工,而最恨别人跟他(她)唱反调,很多人也许会说,这谁不知道,挑战了他(她)权威呗?其实你只答对一半。领导者最重要的心理背景是对秩序的控制,你的反对或反抗使他(她)失去不仅是面子,也就是所谓的权威,更重要的使他(她)失去了对权力和秩序的控制,这对他(她)而言是极大的危胁,所以,他(她)不把你往死里整才怪。也正因为这种控制秩序的需要,所以权力一般都需要营种一种神秘感,而且权力的拥有者的防备之心也普遍比较重,因此,建议你如果想有权者解决问题千万别去办公室,因为你一去他(她)办公室,就提醒他(她)的身份是有权者,而你是求人者,你肯定是有什么事才来找他(她),首先就让他(她)有了防备心理,所以,在办公室你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研究研究,统筹考虑”,而在非正式场合,特别酒桌上往往却能得到你想要答案。
毫无疑问,社会身份和地位作为构建我们心理背景的重要基础,也经常锁定我们日常的思维行为,并呈现阶层性特征。因此,心理背景也是有层次、分档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人,最需要的是励志鸡血,因为现实已经这么苦逼了,给“我”一个幻想的由,让我明天会变好;处于社会中层的人,也就是中产阶级,最需要的是心灵鸡汤,因为现在所拥有的岌岌可危,生活让人如此难以把握和焦灼,给我一个不用思考的理由,让我的明天不会变差;而处于社会上层的人,最需要的仁波切,因为事业和人生已处于巅峰,给“我”一个前进的理由,让我的明天还有明天。不同的社会身份,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心理背景,形成了不同的情绪风景,所以,社会下层在幻想中迷狂,社会中层在焦虑中迷失,而从下层的迷狂、中层的迷失一路走来的社会上层则只能在孤独中迷信,因为只有迷信自己的能力、信念、仁慈等等这些所谓高贵的品格,不同寻常的品质,才能让他们洗掉曾经的原罪,忘记那血淋淋的来路。于是,在心理背景的影响下,整个社会也就像迷一样存在,而作为社会中个体,我们永远也只能是雾里看花,半梦半醒。
4
现代心理学鼻祖、精神分析的开创者弗洛伊德将的人心理或精神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毫无疑问是指动物的本能,自我则是指个人意识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的心理背景,超我则是指人格中所谓社会道德、社会标准的那部分,往往由社会的价值观所控制。而每一种情绪的形成和释放可以说都是超我与自我不一致所引发或导致的,正如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所指出的那样:“不管在哪个神经症患者身上,与人疏远都只代表人际关系的失衡。”因此,所谓的情绪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都是人与人的关系出了问题。
所以,识人者先识心,做人者先用心,这就是情绪变幻背后不变的心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