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陈仓区慕仪镇,那里地处渭北平原,四季分明、土壤肥沃,适合高品质冬小麦种植。乡亲们也都说麦子是最省事的庄稼,只需秋日里将种子撒下去,若是风调雨顺,不用精心施肥锄草,就可静等来年收获。
每年端午前后,家乡的麦子就熟透了,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到处起伏着金黄的麦浪,弥漫着淳厚的麦香。 驱车上塬,沿途的田野在太阳下亮得直逼人眼,让人不禁赞叹,今年又是丰收年!
夏收总归是庄稼人的头等大事儿,无论出门再远,在夏收的集结号吹响之前,五湖四海的游子都会无条件踏上归途,回家参与劳动。在那个机械还不发达的年代,夏收全靠人力,割麦、碾场、扬场、晾晒,道道工序都得全家老少通力合作,用流不尽的汗水换取。这期间,乡村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人们走路生风,劲头十足。从看不清人影的清晨,一直到架起汽灯在场院上忙活的深夜,人们昼夜辛劳,只为虎口夺食,颗粒归仓。虽然累得要命,但收获的喜悦时时洋溢在大人孩子们的脸庞。
现如今,靠手握镰刀收割麦子的时代早已远去了,乡村里的年轻后生驾驶着现代收割机具,轻轻松松就能把成百上千亩的麦田收割完毕。站在树荫下一支烟的功夫,满车的麦子就能拉回家。宽阔干净的水泥路成了天然的晾晒场,人们乘着凉,打打小牌,唠唠家常,麦子就能归仓。不出两天功夫,乡村里就又恢复了以往的静谧,要不是满地齐整的麦茬作证,你都不知道这里刚刚有过一场大收获!
离家十多年,每年夏收,我都会雷打不动回家,如今快节奏的夏收方式,我也给亲戚朋友们帮不上多少忙了,但听着收割机日夜轰鸣,看到乡亲们亲切熟悉的身影,沉浸在乡间丰收的氛围里,一幕幕遇见总能让人感动……
看到从未拿过劳动工具的洋气老公,如今也能信手操起驾轻就熟了,以往常用紫外线过敏当借口的他,如今出入烈日下晒麦子也毫无怨言,不禁感慨责任担当带给人的成长。
孩子们最喜欢在麦堆里嬉戏玩耍,打两个滚,赛几趟跑,撒出一片麦粒雨,画出一副麦子画,总也玩不够似的不愿出来,那模样分明就是当年的我自己,尽管他们把这大堆的麦粒当成了往日花钱才能玩得到的“沙子”。
意外邂逅几位儿时的玩伴,实属人生幸事,如今虽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见了面还是亲切如故,唠起童年趣事如数家珍,感慨光阴飞逝的当儿,也不忘祝愿彼此前程似锦。
东家大婶送来一篮子黄灿灿的杏子,酸甜可口,还是记忆中的味道。西家阿姨摘了几根新鲜带花黄瓜,塞到孩子们手上,看着他们香甜的大嚼着,那滋味里有几多情意,几多关爱!
树高千尺不忘根,离乡再远家最亲。乡音不改,乡情渐浓,家乡永远是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存在。沉浸在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乡间,我仿佛无形中获得一种力量,它始终如一的激励着我,召唤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