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1 周六
*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吃饭,写作业。两人凑到一起,把房间的门一关,我在客厅里,偶尔听见有两人故意压低的说话声。
“别说话,安安静静的写作业!”我隔门喊话。
“知道啦”,孩子赶快回应。
然后,我就听见,“大人都想让咱们听话,可又不相信咱们。”虽然是孩子们的嘀咕,可我依旧听得真切。
*我想起有次和朋友们聊天,说起“让孩子听话”这个话题。
有朋友说,“咱们难道会害孩子?还不是因为我们见得多了,有阅历有经验,想给孩子们尽量铺一条平坦路而已。孩子不听话,不领情,和大人抗着来,有时候真是能气死人!”
有朋友说,“孩子听咱们的话就一定能好,能平平坦坦不走弯路?也不见得吧。说实话,咱们就这水平,咱一边想让孩子超过咱们,一边又想让孩子听咱的话按咱的安排来,好像有点…,呵呵”
也是呀,我们自小到大,也并不都是“听话的孩子”哦。我们也跟父母对抗叛逆过,怎么到了孩子这儿,就不能接受孩子的“不听话,叛逆”了呢?!
“让孩子听话”,到底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权威感,控制感,安全感,价值感…”,还是真的“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孩子该不该听话”,这个话题好像并不是一个要么对要么错一刀切的结论。
让孩子听什么话,怎么听话,是不是父母所有的话都要听…,好像,真的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哈。
看到的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让我们了解和思考这个话题的角度。
笔记摘抄:摘自公号桃花马上石榴裙《“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人,互相讨厌也没关系”》
*孩子敢反抗父母,意味着他具备攻击性。
而攻击性,是生命力的体现。
一个生命力被彻底扼杀掉的人,会是什么样?
逆来顺受。
失去一切抗争的勇气,失去所有生存的斗志。
牺牲自己全部的感受,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而亲手将这份生命力扼杀掉的人,首先就是一心想让孩子听话的父母。
*我从不告诉妈妈经受的这些,因为我知道她的反应只会是:“他们怎么不欺负别人?怎么就专门惹你?肯定是你先招惹的。”
我痛恨这种说辞,所以从不求助。
(这段话让我想起,有次孩子对我说他咳嗽咳的纸巾上有血丝。当时我内心升起的恐惧感把我紧紧的裹挟住了。我不敢面对自己对疾病的害怕,不敢面对孩子身体若是出问题了的担忧;于是,我说孩子说话夸张,小题大做,说他故意说的严重以求取关注。
孩子当时说,“老妈,不管我给你说什么事,只要是不合你意的,你总能说或找出我不对我不好我的错。以后,我哪敢给你说真话?我哪敢找你帮我替我出头?!”
当时,我还没意识到。
可如今看到这段话,让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再这么下去,真的是把孩子推的远远的,让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支持感哦。)
*人一定要有一股“爱谁谁”的劲儿。
少些柔弱,多些强悍。
少些讨好,多点自我。
若要说原生家庭的悲催,我能说上七天七夜。
但一个人30岁以后,不该再向原生家庭甩锅。
我自小就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但这份匮乏也在另一些方面成就了我。
它让我有更多的警醒,更少的依赖,它让我知道没伞的孩子更该努力奔跑,在寒冷的长夜里学会抱紧自己。
(是的,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我们如果能给孩子一个稍微靠谱一点的原生家庭,为什么不呢?这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哦。)
*我永远相信,一个不再讨好不再屈从父母的孩子,才有强悍的生命力面对人世风雨。
若干年后,无论她遭遇什么样的低谷,都敢于对这操蛋的生活竖起中指:就算你看不惯我,但你也干不掉我。
无论遇到多么讨厌她、打压她、蔑视她的人,她都不会为之折堕,不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当她更加成熟更加笃定,她连多余的解释都不屑,只会如演员春夏说的那句——
我们都是有骨气的人,互相讨厌也没关系。
(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可笑的权威感而非要孩子事事听我们的话;我们更不能把孩子养成一个要小心翼翼看着父母脸色,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人。
我们不能生生打掉或压制孩子的力量哦。)
(让我们客观的看待所谓“孩子的不听话”吧。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意志,不可被打压呀。
我们做一个坚强而灵活的人,也请尊重孩子的“不听话”和“叛逆”。
因为,那是树节生发的声音。尽管的确有些枝叶会长的杂乱,可他在长,在长啊!
我们让他先长,再学习在适合的机会用合适的方法,如何适当的修剪吧。)
https://mp.weixin.qq.com/s/yNuHA9J4ArN8DSAWhy10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