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不要在家里跑步!不要这样说话!不要这么吵!不要拿了你的弟弟的玩具!不要……不要……不要……很多大人用这种方式跟孩子来沟通。
研究发现,孩子一天从大人身上听到400多次消极的指令,而相反,只有30多次能听到这种积极的话语,为什么?
很多大人很多父母认为用这种方式来跟孩子沟通是必须的,“没办法”,我认为不是,我认为相反的,只要我们愿意认可孩子,尊重孩子,愿意考虑到他,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而不是命令的方式、消极的方式,跟孩子链接出来,孩子也会改变,孩子会更愿意听话,更愿意配合。
如果我们一直使用,不要做,不要说,不要碰这种方式,跟孩子交流,那孩子会想,我不要做这个,我应该做什么?他会不清楚,会糊涂。一旦我们用这种消极方式来诉孩子,他会相反的,加强刺激,更想做这个事情,如果我们跟孩子一直使用这种消极方式来沟通,那潜意识给到孩子的感受,他不够好,这会影响到孩子的良好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自身价值,孩子的身份。
这句话也跟孩子沟通,比如“不要吃巧克力”,可以改为“要不要吃一点健康一点的食物?”,“不要这样说话”,可以改为“可不可以那样说话?”,“现在不要玩游戏!”可以改为“”要么我们先把作业做完再玩游戏?”
(我感悟:把命令句改为疑问句,别用祈使句,改为探询,商量的语气)
这方面并不容易,要有耐心,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家长改变一点点,跟孩子的沟通方式,那么我答应你们,孩子也会感受到,也会有几个好处,一、孩子会更愿意听话,更愿意配合;二、可以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三、可以间接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良好情绪,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更为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