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戴维来自意大利。
举家迁往澳洲前,他知道澳洲人是不拘小节的。可在悉尼住满一年半后,他才学会了宽慰自己,“流放犯的后裔,有什么办法?”
在澳洲,戴维仅仅就是戴维,人们集体性的忽略了他的博士头衔。每次他自我介绍“我是戴维. 达索博士”,可对方就直接呼他戴维,貌似很熟络的样子。
他花数年修来的博士头衔,居然被如此轻松的省略掉。这令他并无比怀念欧洲。
戴维太太也来自意大利,两人的意式大嗓门很般配。这个族裔特征,令他在芬兰读博士的时候很尴尬。难为了数次后,他习惯刻意的压低音量。
可是戴维太太却不为所累,她不讲芬兰语,也不讲英语,不出门工作,带两个孩子的日常,便是她的生活全部。所以戴维太太操着大嗓门,讲着飞快的意大利文,生活在漫溢着蒜香的芬兰公寓里。
博士毕业后的戴维,起先就职一家欧洲公司。后又换到一家中国公司,在其欧洲总部工作。再后来被派到澳洲做这家公司的CTO。这很中他和太太的意,澳洲的福利、天气、硕大的意大利人社区,都远比芬兰美好。
唯一不很美好之处,就是他供职一家中国公司。他清楚的很,如同华人在欧洲公司就职的压抑,西人在中国公司,同样倍感郁闷。
虽然坐在CTO的位子上,其实需要戴维操心的技术少之又少。澳洲公司其实更像一个销售分支,而博士戴维便是销售工程师一名。
真正的研发都是在中国本土进行,每次戴维去中国总部出差,他都会感受到那种处于外围的尴尬境地,好比刚刚认祖归宗的私生子。
甚至在悉尼公司里,戴维也深知,虽然顶着CTO的头衔,其实他挤不进核心圈子,因为那里都是总部派来的员工。
他时常和太太抱怨,结束陈词总不外乎,“看在薪水面子上吧”!毕竟博士戴维要支付孩子们的私立学校、日常不菲的中上阶级花销。
不久前他终于置下了一套房子,在即将五十岁的时候。签合同的那天,他真心没有兴奋,更多的是恐惧。265万的房价,二十五年的房贷,他要工作到七十五岁才敢退休,何其悲凉。
戴维无法理解,为什么许多年轻的中国同事都已买下数栋投资房产。“如果不是读书到四十岁,我大概也是可以的。”他只得这样安慰自己。
房子选在在上北区,是所谓的中产阶级社区。虽然戴维太太不停抱怨这里的意大利店铺太少,离她的朋友们太远。但博士戴维并没有改变主意,他需要远离意大利人的大嗓门,虽然他和太太的沟通,多数是以类似咆哮的方式进行。
拿到钥匙的那天,戴维和太太站在空房子里,没有了卖房时的装潢家具和摆件,突然觉得很陌生,还黑暗晦涩的很多。尤其是刚进门的客厅地毯,格外老旧。还有餐厅的地砖,也瞬间变得面目可憎。
于是戴维的新家装修工程启动。比较了几家装修公司的报价,夫妻俩选定了最便宜的这家,工头叫罗提。也没有请设计师,戴维太太很赞赏自己的品味。谈好的条件是,业主戴维自己选择材料,由罗提去采买、安装。这样戴维申请的装修贷款就完全够用了。
开工后没几天,博士戴维意识到,其实罗提就是项目经理而已,泥水匠、木匠并非罗提的工人。瞬间,戴维感觉被骗,他觉得自己的智慧被玷污,狗娘养的澳洲人不称呼他的博士 头衔就罢了,居然还要多付3万块,给不干活的罗提。
之后几天的午餐时间,他捧着太太做的午餐饭盒,处心积虑的盘算着,如何打发掉这个项目经理。
一周后,博士戴维顺利的成了装修项目经理。罗提拿走7000块,作为已完工部分的酬劳。戴维想想省下的两万多,便忍痛签了支票。
戴维接下来的日子过的颇惬意,因为忙碌的装修经理戴维,弥补了办公室里的不忙碌的CTO戴维。
戴维太太依旧操着大嗓门,和来访的女朋友们介绍着房子的布局,还在抱怨着工地的杂乱,说的意大利语也更快了。
装修顺利的进行着,至少戴维这么认为。他更加认可解雇罗提的决定,甚至在公司和同事午餐后闲聊时,他颇为骄傲的向同事介绍自己的经验。几位同事看够了戴维平日的办公室节俭风,对他的如此算计也不觉得意外。
直到两周后的一天,戴维照例去工地监督。刚刚开始铺装的木地板,怎么看上去都不对劲,手感和颜色总是和他期待的不一样。
戴维开始感觉到愤怒,“这和我们采购前看到的样板完全不同!嗨,杰瑞,麻烦可以停工吗?”戴维试图保持他的教养和风度。
戴维读博士时的严谨态度,被淋漓尽致的倾泻在木地板的对比和研究上。他连夜间起草了一个对比图表,列出了所有他能够想象到的偏差。
第二天一大早,戴维便给罗提打电话。在他的逻辑中,地板的采购是罗提在任时定下的,看在7000块的份上,他应该负责任。至少戴维是这么想。
当戴维勉强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完,罗提说到,“戴维,我不负责你的项目了,你再打我电话就是骚扰!”戴维在没抢到机会解释前,电话已经被挂断。戴维太太刚要开口问话,也被他的大吼逼退了回去。
事已至此,戴维决定自己联络地板店。
地板店主老陈第二天上午到来时,匆忙从公司赶回的戴维,还揣着一肚子对公司同事的怨气。转眼又看到一张华人面孔,他突然觉得深陷入中国人的包围圈。
老陈见多不怪,听毕博士戴维的抱怨陈述,看了下他一晚辛苦作出的图表,也只是耸耸肩,“戴维,这是很常见的,天然色差而已。木地板是天然产品,每片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我们也是无能为力,不符合我们的退货原则。”
“骗子,Liar!”
出离愤怒的博士戴维,斯文被爆发的怒火撕的精光。
“你们居然如此不诚实,我就是在你们中国人公司工作的,我知道中国人的!你在说谎!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你们的地板质量不好,我是没办法用的!你耽误了我的工期,你要支付工人的工资,还要赔偿我两星期的房租。我可怜的两个孩子,每天都在问什么时候可以搬进新家。。。“
戴维太太用意大利语很适时的吼了一句,博士戴维便又调整到了“赔偿六星期的房租!”
僵持不下,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老陈自认倒霉,同意收回未用的货物,但已经拆包的部分,实在无能为力,拒绝退款。
博士戴维的恼火暂时平息,毕竟让他心情不悦的地板迅速消失掉了。
装修继续,并在圣诞节前完工。博士戴维一家满意的住进了新房。
这边厢,地板店老陈刚刚新年开张,就接到消费者权益部的来函。原来戴维要求地板店退还900块的货款。随同附上的是满满当当的八页案件详情,有照片,有证人证词。
老陈感叹不已,难怪读了博士,写材料的能力就是强。但也可怜戴维,他的圣诞节假期都是怎么挨过来的。
消费者纠纷这种官司,平常日子里,小生意主都是花钱买安宁。可老陈此刻则对戴维的战斗精神,充满无限兴趣。
于是,俩人再见时,就是在仲裁庭里。
戴维和他的“团队”的出场扮相,着实把老陈惊讶了。戴维背着一大袋的废弃地板块,带着老婆,旁边还一位律师模样的人。满满的不胜不罢休气魄。
只可惜,仲裁庭的官员没兴趣,也没时间聆听孰是孰非。所以三下五除二,双方被安排去协调室,自行协调解决。
戴维和他太太的协调方式,自然就是大吵而已。如此震耳欲聋的协调,吸引了巡场的仲裁庭官员。戴维太太的激愤表情,实在和仲裁庭气氛不搭,因此便被客气的请出。
这给戴维不小的打击,他瞬间安静了许多,也终于给了律师一个机会。
“我是马克,和戴维共事。这种纠纷我见的多了,仲裁庭没兴趣看你的合同条款如何的。大家无非就是坐下来谈个数字而已。”律师马克直接了当。
“哦,原来如此。戴维宁可支付你律师费来讨要这900块?出一次庭,至少要小半天,按每小时150块算,这成本够高哦!”
律师不屑的哼了下,“我每小时至少要300块的。我和戴维共事。。。“
“哦,原来是公司埋单!“ 老陈恰到好处的总结陈词。
律师马克的脸色颇为不自然。
“这家华企最近好像流年不利啊,估计华人媒体会对一些额外的消息感兴趣,比如:首席技术官和资深律师,利用工作时间,处理私人事务。” 老陈继续自顾自的絮叨。
“你这是诽谤!”愤怒的律师马克,命门被一举击中。
“我就是随便说说而已哦。。。” 老陈依旧波澜不惊的样子。
马克消失了一小会,再出现时,他又变回了那个平和的面孔。
“我和戴维谈了,大家各让一步,450块。然后,我们都离开这个鬼地方。“这一刻,马克对仲裁庭的厌烦感,好像是真的。
老陈也顺势收好,最后以450块,签字画押。
戴维的日子平静下来。太太依旧每天大声唠叨着,但也许她不唠叨,戴维反而不舒服。他还是每天带着意式蒜香午饭盒,去中国公司上班,做他的边缘化工作。
转眼又过了一年,戴维和公司的合同到期,他是满心希望续约的,至少为了每月的房贷,他是不介意接续合约的。
只可惜,戴维的公司不这么认为。选戴维做CTO,着实是面子工程。可是他在位的三年间,公司反而失去了若干项目,戴维的价值在不停的缩水。所以趁着现在换CEO的档口,顺便把戴维也换了。
这个变故,对戴维而言,有点突然。
数星期后,戴维在职的最后一天,HR经理约他私谈。本来没什么太多过往的两人,坐定后,除了尴尬,就没别的了。
没一会,HR经理也就直戳主题。她开始在手机上播放了一段音频。戴维的面容在一分钟间,从不明就里,到尴尬,再到愤怒,转而沮丧。
原来,地板店老陈把和戴维的谈话,顺便录音了。这段截取的录音里,有不少戴维的过火言辞,尤其是对中国人的评价。甚至律师马克被戴维拉去,公办私事,也被老陈录下马克的招供。
其实老陈完全无意间录下了戴维的第一次怒吼,之后他意识到戴维居然就职高管,居然还请公司的律师办私事。于是就把截取的音频发给了戴维公司的HR,也偏巧公司也觉得戴维的职位有些鸡肋。
再之后,博士戴维换去一家日本公司,继续住在悉尼上北区的中产社区,努力的供着房贷。
他有的时候,真心希望没遇到过地板店老陈,真心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