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美女太多,是因为女孩子们都学会了每天保养装扮自己,而很多男孩却停留在“打扮就是娘”的阶段,所以大家对于直男这个词的印象就是:丑且油腻,毛孔粗如碗还有没刮干净的胡茬。
其实注重打扮,反而会让美男出现概率提升很多。
纵观历史,出美男最多最有名的,就是魏晋时期。这个时代的特征除了疯狂和动荡,还有就是男人爱美,上至君王下至文人,都热衷于打扮自己且颇有研究。
而那个时代的美男标准是:
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
这就是现代对于美女的审美标准啊!
魏晋流行的是一种不羁的“病弱美”,最好看上去楚楚可怜,状若扶柳让人心生怜爱,所以肤色白是首要标准。为了“肤色白皙,宛如珠玉”,他们粉底腮红一样不少。
古人上妆步骤:
先要抹上“面脂”,相当于现在的乳液。面脂一般来自动物的身体,比如,牛的骨髓。 除了可以保养皮肤,面脂还能让皮肤有光泽,显得人有精神。
然后抹上粉,相当于现在的粉底。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用米粉研碎做的,另一种是把白铅化成糊状,俗称 " 胡粉 ",也叫 " 铅华 "。看这名字就让人觉得重金属超标啊……
当时的男人人手一面小镜子和粉扑,走一段路就要拿出来补妆。所谓不化妆不出门,曹操的儿子曹植甚至为了扑粉让贵重的宾客等了他一个时辰才露面。
最后要达成“面若桃花”的效果,在脸上抹上胭脂。
古人也非常喜欢熏香,用于熏衣;枕头内也要放香料,出门腰上要挂香囊。贵族乘车的时候,车内燃着香,街上的百姓闻到香气便会出门观看。
不仅要身上香香的,头发也要香。“香泽”指的就是润发的油膏,还能让头发有光泽。所以油头粉面可能一开始并不是个贬义词啊!
现在看来中国女人对男人的审美和古代还是有一些共同点,当红爱豆们的风格是不是和魏晋的美男们有点像呢?毕竟美这种东西,是永恒的~
现在审美多样的时代里,可以是肤白貌美的小鲜肉,也可以是肌肉小麦色的阳光宅男。男人化妆打扮并没有什么羞耻或者值得嘲笑的,唯一应该被否定和不能被接受的,就是不修边幅。在每个人都对美有追求的意识氛围下,美男当然会越来越多,男人化妆,应该也越来越普及才是。
所以,答应我,下次街上看到化妆的男孩子,不要再指着说是ga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