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都一行收获之大,竟然一时无从说起,思索回味几日后方敢落笔。于琮老师的学术性知识不只是高大上的理论,还有接地气的诵读、乐读练习。李振老师对经典的热情与坚持感染着在场的我们。还有我们的传芳班长,对经典孜孜以求的乐学精神激励着我们,书院的挂牌也是众望所归之事。 想起前几天,同办公室杲老师问我的一个问题:怎样激发孩子背《大学》的积极性?事情还要从我们的双胞胎兄弟说起,哥哥璐源在6班,弟弟璐溢在3班,也就是我们班。看我班一直在背经典古诗文,杲老师要带着她班跟我们一起背。于是经我推荐,6班也买来了《中华经典素读范本》,每天早晨像我班一样跟着陈琴老师的音频一起读一起唱。眼看开学一个月已经过去,孩子们依然停留在《明德章》 。弟弟炫耀似的告诉我,“我班哥班也在背《大学》呢,不过才背到《明德章》。” 小脸蛋上的笑容溢满自豪感,腹有《大学》气自华呢。和杲老师笑谈此事时,她把问题抛给了我。“怎么背过?”一时间我也有点懵。“我们天天跟着音频读和唱,可是孩子们积极性怎么不如刚开始高了呢?” 杲老师疑惑重重。想起最近每天上下班时间我都会把手机放在支架上听喜马拉雅,这几日沉醉于朱老师录的陶继新老师新作《做幸福的教师》,此书一开篇就谈读经典的重要性,可是古文历史久远,生僻字多,该怎么让孩子们爱上它呢?陶老对老师们说,你怎样学就怎样教,很多老师也是初学者,应和孩子们一起学起来,先积累内化成自己生命中的气质,再来教学生。这样说来,仅仅让学生跟着音频读唱是远远不够的。早读时和孩子们一起背诵,而不是只用来维持纪律。老师带上扩音器,有节奏地大声读,孩子们自然就跟着读了起来。录音打卡、检查评比、小组长检查……这些都是激励孩子们背诵经典的方法,但我认为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形式。重要的是老师先学起来,内化为自己的修养,再注入老师对经典的热情,孩子们自然就能坚持背诵下去了。 仔细回顾,我们的诵读团队小伙伴们都是这样亲力亲为的,新学期要带班级背《大学》《论语》,假期里我们就开始逐字逐句地理解记忆,每日诵读打卡,阅读相关译本,经典了然于胸,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激起孩子们背诵的乐趣。忘不了,团队新建之初,对经典的陌生感让我满脸困惑、满心担忧,李振老师对素读、吟诵等基本知识的解释,田达老师张口就来的节奏韵律,让我初识诵读经典的方法;忘不了,朱老师对经典的挚爱,对我们一次次温柔的鞭策,一次次雅聚小结作业后,慢慢地熟悉并爱上经典;忘不了,团队老师们的每日分享,让我每天都有所收获,习得方法,持续对经典的热情。爱都之行,让我们在一年后重又回归学生时代,跟随于老师或吟诵,或朗读,或歌诀乐读,这样的课我们听不够,上不够。 《做幸福的教师》一书里,最打动我的是读书,做为老师要读书,读好书,开篇就讲要读经典,要读《论语》,且要反复诵读经典。陶老师70岁了还在背诵经典研读经典,所以活成了一部“经典” 。遗憾的是,我们才刚刚真正接触到经典。幸运的是,我们加入的是真正的经典团队。每日听着朱老师的声音像淙淙溪水流淌,觉得心里好温暖,好踏实。在我眼里,朱老师就是一本“大书” ,让我看到了读书的必须,经典的力量,还有书籍带来的精神内涵与美好气质。 传芳老师博学广记,她所带的明德班,一年级起就饱读诗书,大量的经典积累才让孩子们争取到代表山东去外交部展示的机会,才有文博会的精彩表现。机会垂青的背后是传芳老师对经典的执着,对促进学生成长的恒心。于老师说,诵读下去,坚持个七八年试试,定能有所领悟。相形之下,我做的还远远不够,在经典的道路上,我还是个初学者。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是现今我所能做、该做的。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贤吟雅诵经典团队爱都活动总结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