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课程改革的回顾、体会与展望
杭州教科院院长 俞晓东
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一、回顾:课程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前,学校自发探索阶段,以小本课程开发为主
特征:
1.校长和教师有了学校课程开发的意识和初步技术。
2.开发的是一门一门独立的校本课程,呈点状的碎片化的结构和形态。
3.学校一般以优势学科或学校特色打造为开发基础或方向。
第二阶段:
2012-2016年前,教育行政部门强势启动,区域内全面开花。
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的指导意见》
特征:
特征:
1.在认识上,对新一轮深化课程改革有了很好的把握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
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
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即把学校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系列
2.在行动上,从2016年下半年起全省中小学全面推进
3.在技术上,学校开始关注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关课程群的建设
【课程群,课程结构化,体现了学校课程;生活技能是家长完成的,现在变成学校的事情了;双减最大的问题是家长的焦虑;学校设置课程的适切性和学校设置课程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2016年﹣2021年,进入课程改革的反思阶段,关注课程实施的实效性
特征:
1.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把视角投向基础性课程的改革
2.关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质量,即让学生参加的选修课学习更有质量
3.关注学校特色课程群建设,把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学校品牌建设结合起来
4.关注课堂改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2022年版新方案新课标传递的信号
1. 保证育人方向,以落实核心素养为关键抓手
2. 2.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3.以课程结构化,引领教学实践变革
4.一体化设计:横向关联互动、纵向进阶衔接5.命题改革的方向:以学定考、教考一体6.作业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7.为"双减"政策深入实施,提供课程依据和专支撑←】
第四阶段:2021年﹣今,进入课程改革的新发展阶段,关注高质量
特征:"双减"政策引发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调整
新方案新课标发布触发新教学→
一,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二,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三,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四,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二、体会:课程改革要体现专业特点
区域:
1.氛围+规则:是推进区域课程改革的工作基础
2.普及+提高:是推进区域课程改革的技术基础
3.态度+担当:是推进区域课程改革的人员基础
4.指导+服务:是推进区域课程改革的质量基础
【保证可成深入倒边到角到底的有效性】
学校要关注课程变革:
起点决定终点
课程的理念是什么
课程改革与学校场馆:
学校课程不是在教室里完成的
可以不逼近教材,但是一定要有手册
学校课程深度变革的十八条建议
1.家底清晰化:很多时候起点决定了终点
2.愿景具象化:让课程哲学映照鲜活实践
3.经验模型化: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4.特色场馆化:让办学特色看得见5.主题仪式化:让校园沸腾起来
6.内容整合化:还原完整世界的真实面貌
7.研究专题化:以课题的方式深度聚焦课程变革
8.活动立体化:整个世界都是教室
9.互动微媒化:让每一个人"进入"课程变革
10.技术研修化:没有研修的变革是不可想象的
11.学习载体化:不要让孩子们空着手进入学习
12.要求标杆化:呈现你想要的理想结果
13.结构图谱化:改变课程的碎片化格局
14.操作手册化:让课程变革的线索清晰起来
15.空间学习化:提升空间与学习的互动性
16.需求适配化:精准把握学习需求,科学设计课程
17.类群聚焦化:围绕特色项目构建特色课程群
18.任务项目化: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事可做
校长关注三:老师改怎么做
《课程纲要》要素
根据《学校课程开发方案》撰写拟开发课程的《课程纲要》其格式如下:
①课程名称、类型;
②主讲教师;
③授课对象课;
④课程设计思路;
⑤课程目标或或意图及内容或活动安排;
⑥授课时间;
⑦教学方法;
⑧单元计划及课时计划;
⑨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分析:对教学所要达到的行为目标、任务、受众、环境、绩效目标等等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设计: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设计;
开发:针对已经设计好的课程框架、评估手段等,进行相应的课程内容撰写、页面设计、测试等;
实施:对开发的课程进行教学实施,同时对实施予以支持;
评估:对已经完成的教学课程及受众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现在又提出 ADDIE - M 的迭代模型,即完成评估之后,根据学习效果下断地进行更新调整。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省级教育部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并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学校可以联合起来开发,幼儿园小学初中可以一起开发,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
2.三个落实:在落实立德树人中深化课程改革【特点】
落实全程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改革全过程
落实全科育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落实实践育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突出综合实践育人转向学科育人】
【尽量少说公民教育,是培养】
3.四个下功夫:
在科学性上下功夫
在时效性上下功夫
在跨学科上下功夫【整合,项目化学习的问题,用数学思维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在 上下功夫
4.一个追求:指向课程变革的3.0层次
学校课程变革有三个层次:一是1.0层次。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以课程门类的增减为特征,学校会开发一门一门的校本课程,并不断增减,这是"点状"水平的课程变革。二是2.0层次。处在这个层次,学校会围绕某一特定的办学特色或项目特色,开发相应的特色课程群。在一定意义上,这个层次的课程变革是特色课程化的"线性"课程设计与打造水平。三是3.0层次。此层次,学校课程发展呈鸟巢状,以多维联动、有逻辑的课程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以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这是"巢状"课程发展模型与文化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
【有评价的、有课程的、有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