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校长时间,心理学的新使命:社会积极心态的培育。韦老师说到,让我们学会思考,网校是体验式互联网团体心理教育模式。能够让学员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行为,把自己和问题融为一体,自己是自己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学会变被动为主动,学生都会遇到问题。面对问题的态度不同,才是学生的问题所在。教育的核心是启蒙、引领、可能性(创造性),相信都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探讨问题。让当事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学生成为主导者。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把课堂还给学生。针对其他行业同样适用。
提问题和探讨问题有何不同?提问题:没有独立思考,希望通过别人来解决他的问题,是属于向外探讨,是等着要,被动的,没有自己的想法。而探讨问题:有独立思考,自己主动解决,是属于向内探讨、内省、自省,主动的,有自己的想法。
学问学问,学着问问题。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只找方法是一种逃避,只问结果,不问原因。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学会跳出问题来解决问题,才会有更多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使自己的人生状态变得更好。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会什么方法重要一百倍。人是第一技术,心理咨询师,不是只会回答别人问题的老师,包含了启发、带领、共情、理解、接纳。给到你力量和勇气,要学会带着心和脑来问问题。
我对心理成长的理解是什么?给我什么反思?我觉得心理成长第一,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第二,不断完善自我,成为自己的主导者,变被动为主动。第三,学会跳出问题来看问题,自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如何看待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不逃避,敢于面对。
一个学员的孩子,因父母在她很小时就对她有误解,孩子靠心理事实接受自己。想考专升本,又不敢尝试,比较注重外貌,对自己不确定、不信任,有犹豫胆怯。没见过爱以为对她的伤害否定就是爱,母亲觉得孩子大道理都懂,说多了也没有用!
以父母为核心的重要他人系统,对孩子的评价过低,使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过低。事实和体验的矛盾,自己认为的自己不是真实的自己,要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的孩子。我是由他人先主导的,小孩出生没有我,几个月后才有我,三岁有80%对我的认知由他人决定的。接纳是允许,不是认同,接纳后引导。为什么帮了别人,别人却不领情?没有接纳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否定。帮人不易,求助再帮。一切的问题,表面看是孩子不接纳自己,靠心理事实接纳自己。从今天开始接纳她,再去帮助孩子,给到她足够的空间,恰当的陪伴,合理的期待。让她走进自己内心,关系的核心。
一名中职学校老师,所在班级问题孩子多,留守儿童多,女生吸烟,班级学生成绩差。但她没有抱怨,在积极想办法解决,坚守自己的初心!
韦老师给予这位老师高度的肯定。针对这些学生,坚持进行德育教育,理想状态是教书育人。第一,规划,认为该老师的学习不系统,需要围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学好应用心理学理论。第二,知识是靠学习来的,要克服自己的学科自卑。第三,带领学生做更多的体验式教学。第四,为什么和同班学生看起来不亲,因为关系就是爱,没有要求,允许学生不好,可以与问题同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做好自己,考虑他人,今天恰逢小雪节气,晚上又收获多多,感恩遇到网校,感谢韦老师的引领,各学院院长和学员们的陪伴,让我在网校和大家一起开心学习,报团成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