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科学”很多人都会说西方如何如何,“赛先生”如何如何。随着近日,国家出台政策,指出《科学》教材即将在小学新学期开学时,貌似上述言论又被人热议了起来。
不可否认,“德先生”“赛先生”的提法确实是从“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之后逐渐被世人所知的,但是,我不禁要问,难道唯有叫出来了“科学”就才有了“科学”?中国古代难道就没有“科学”吗?
提出此问后,想必又有人会说我犯了“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的病。不过我还是要说,五千年华夏史,泱泱大国神州,怎么可能没有“科学”存在?
事实证明,我们古代是有“科学”的,只不过我们一直没有将其归类,称为“科学”罢了而已。
试问,古代攻城掠地的大型机械,如云梯,襄阳砲哪一个不是利用了力学原理?再试问,古代征伐讨逆的越王勾践剑,炼丹修仙的丸药制剂哪一个不是利用了化学方程?接着试问,造轮制舟,火药造纸哪一个不是利用了数学几何比例公式?
如果有心,我们可以再去翻阅史料,细查典籍,从中也不难看出,我们的“科学”之所以不被世人觉察,主要原因如下所致:
第一,我们没有将这些学问,内容作为重点内容编修到主要学科体系里。
第二,我们认为这些学问,内容是“术”,是经营技巧之类,即非主流。
第三,我们只把这些学问,内容更多应用,融入了生活。而非如西方国家那样,外化成了船坚炮利,外化成了侵略。
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再好,也不会引起关注,外来的东西再差,也会引人注目。所以,我们才会对所谓的“科学”视而不见,认为其是外来之物了。
所以,不要再对《科学》教材在小学使用欢呼雀跃,也不要大摇“科学”西化圣物,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旗帜。
与其这样,不如静心思考,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知精神与习惯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