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世界中文大会致贺信,并祝贺孔子学院成立20周年。不仅彰显了国家层面对中文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视,更为我们基层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明进步的阶梯。”语言乃人类沟通思想之工具、文明传承之载体、增进理解之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这一深刻表述揭示了中文教育的深远意义,其不仅关乎语言技能的传授,更关乎文化的传承、思想的交流和理解的增进。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肩负着推广中文教育、传播中华文化的神圣使命,必须时刻铭记这一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的发展战略。孔子学院的成立与蓬勃发展,更是中文教育国际化的重大标志之一,二十年来,孔子学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载体。
“语言是文明的桥梁,沟通了不同民族的心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深刻认识到中文教育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处理日常的行政事务,还是与群众沟通交流,中文都是不可或缺的桥梁。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的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消除语言障碍,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还能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应积极贯彻国家的号召,全力支持并服务于国际社会文化发展事业,致力于开展中文教育,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中文母语国的神圣职责,也是我们共同推进中文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庄严使命。一方面,我们必须持续提升中文教学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卓越的教学服务;另一方面,我们还应主动投身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宏伟事业,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类讲座、展览、演出等活动,向全球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语言是文明的灯塔,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在推动中文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还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借鉴“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中文;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需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中文教学课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语言是文明的海洋,汇聚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基层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文教育推广和文化交流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文教育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