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记得在新闻联播之后有一个叫做《历史上的今天》小节目,就是把历史上“当日”发生的较大或者较有意义的事,搜集整理后再告诉大家。
高晓松的《鱼羊野史》是他在电视台做的一档节目《晓松说事》的文学版,也就是山寨版的《历史上的今天》。相较于新闻性质的节目,高晓松的“今天”更显得自由与轻松,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本人的爱好与倾向。
原本不新鲜的历史,经过高晓松的讲述就变成了新鲜的野史,也就是他的鱼羊野史,他把那些你们了解的、不了解的所谓的事件背后故事的正史、野史讲给你听,自然就成了新鲜的东西,这估计也是书名的来历。刚开始乍然一见书名时,也被那个鱼羊组成的独特字体的“鲜”字惊到,都不最认这个“鲜”字。
这也让我想起在北京八达岭长城附近的一家餐馆,名字就叫“犇羴鱻”,一般人还认不出后面的两字,可能要的就是这效果,越奇怪越想整清楚。
高晓松这档电视节目,我只是偶而看过,没特别注意,倒是这套书还真值得一看。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杂,像一本知识百科,如果仅仅就书的内容来说,可以说高晓松还真是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但据小道消息,这属于团队作战的产品,不知可信否。
不管怎么说,高晓松算是音乐人中间文化层度较高的,视野较广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那种人,从他自出道以来的写词,谱曲、拍电影,做电视节目至少可以看出,他是个能人,挺能折腾,也能在各个领域整出点名堂。
单从这本书而言,高晓松的语言文笔还是不落俗套,见解独到,分析精辟,难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和视角,总的来说,他的《鱼羊野史》可读性较强,特别是对他喜欢的音乐、电影、军事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事件,讲解叙述还是相当专业精准。
初认识高晓松,还是上大学时从他的《同桌的你》、《恋恋风尘》等校园民谣开始的,算是一种膜拜吧。作为当时的文艺青年,他简直就是一个神话。不过确实也是,在九十年代中期,他的音乐把早期的流行音乐,在意境上提升了一个高度,把青春的惘和感伤通过他的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从骨子里讲,高晓松还算是个典型性的文艺青年,只不过从早期单纯的愤青进化到世俗的“油腻大叔”。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文艺青年,在他的众多电视节目档中,还是可以看到他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追求完美的个性,他还算是个异类,无论是从音乐人,还是知识分子来说。
当然,他最终还是一个俗人,一个有文化的俗人。在书中,他总是不露痕迹的在字里行间把自己的家底显摆了个清清楚楚,书香门第,知识家庭也算是名门望族的那种。其实,关于这点,我也觉得无可厚非,有这样的出身,“我骄傲”,情有可原。可是,当他在书中谈到加州时,他说的那句话“说着,说着有点骄傲,因为我就生活在加州”。这我就有点纳闷了,他的这种自豪以从哪里而来呢?
他曾经因为醉驾而刑拘,在监所里,他也是不甘寂寞,照样风声水起。他教人写诗,翻译长篇小说,阅读曾经的遗憾《资治通鉴》,并且留下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然,这可能是小道消息,但可信度我觉得甚高。
其他的也就不聊了,学着他的叙述方式写下这一篇短文。
最后,朋友阅读后做出了一个总结,我觉得比较准确。他说:“这是一本茶酒饭后很好的“谈资””。仔细想来,确实如此,估计从高晓松“讲”(电视节目名字)之初,就有点这种味道。
2021年7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