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是从《明朝那些事》当中看到的这句话,主要是用来形容朱元璋同学的典型特点。后来,我慢慢发现,生活中出现很多困扰,其实可以使用这句话进行解释。
如果让我从“专”和“通”两者选择一个的话,现在的我更愿意选择“专”!原因很简单,无论你学了多少技能,如果任何一项技能都不足够纯属的话,那么这种“样样通,样样松”的所谓“通才”,实际上是最为没用的“废材”。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同的领域上面,最后,连一件拿得出手的技能都没有,甚至于生存都有问题,这样的话,是不是有点凄惨?现在回想起来,中学时代学了那么多科目,能直接转化为生存技能的,用“屈指可数”来形容都略显苍白。
也是经历了生活的不断磨砺,才慢慢领悟了曾经的一位好友赠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足够好!
做的不好,或者做的不够好,其实是一样的,都不会被认可。那么到头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岂不拜拜浪费。当然,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安慰自己,比如:做了就比不做强;做了总是会有用的;我已经尽力了……凡此种种,实际上是在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开脱的理由或者借口。可是,无论如何找理由,做的不足够好,有的时候就是没有用,因为一定会有更好的替代你。至于,自己是不是努力了,恐怕有的时候,自己都说不清楚吧!曾经我认为全世界最难欺骗的人就是自己,后来才发现,对于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最好欺骗的人,才是自己!
所以,从结果来看,最容易。无论是事情还是技能,如果做到足够好,相信自己总会有感知的。从我练习弹奏曲子的经历来看,一首乐曲是否演奏得足够好,也许在专业人和非专业人当中会有认知上的不同,但是,对于同样的一群人(欣赏水平相似),大家给出的看法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要把一首曲子演绎得足够精彩,至少要熟练,然后再用心慢慢去感知作曲家当时的心情,最后用自己的理解将乐曲表达出来。这样的演奏总是不会差的。那么,这个过程就要经过练习——感知——表达三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最后才能在听众面前展现出精彩的乐章。
令自己汗颜的是,在社会中作为立身之本的的生存技能,似乎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过硬”。当然是因为自己并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进行打磨,这才导致一些列的问题:浮躁、缺乏安全感、游移不定。当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世界,自己的内心很容易会随之飘荡,而这个时候,一项过硬的技能,会让自己不至于滑落到“妄人”的行列。再多的信息和知识也不如一手足够好的技能来得实在,它是保证独立思考的坚强后盾。
同样,生存技能如此,其他一切事物均是如此。如果决定做一件事了,那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这样,它带给自己的收获将是无法估量的。有的时候,做的不够好的事情,还是做的越少越好——浪费时间不说,还打击自己的信心。不过,如果做一件事情仅仅是为了自娱自乐,那就不必想那么多多了。不过,至少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不要羡慕那些“通才”和“牛人”了,把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到足够好,才是当下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