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美的追求
——张小宁《生动课堂》序
曹公奇
小宁联系我,说他即将出版一本专著,嘱我作序。随后,他发来了书稿,我得以先睹为快。
认识小宁已经十年左右了,他是2015年加入我工作室的首批成员,当时他已是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位于陕西省西北部、榆林市最西端、陕甘宁蒙四省(区)七县(旗)交界处的定边县,素有“三秦要塞”之称,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小宁一直就在定边二中任教。我想,身处那么偏远的地方,张小宁该是一个怎样的语文老师呢?
2015年11月,在榆林市骨干语文教师培训班上,小宁和工作室的田玲老师同课异构上《背影》。我第一次听他的课,对他的教学有了初步的好印象。次年4月份,应定边县教育局的邀请,我带领工作室成员一行七人,坐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去了小宁所在的学校——定边县第二中学。我们上了四节公开课,做了四场专题报告,开展了交流探讨等教研活动。小宁当时上的公开课是《五柳先生传》,这使我对小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来,在西安举办的“丝路之春”名师大讲堂上,我又听小宁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公开观摩课。几次听他的课,长期的交流,使我对小宁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小宁是一个热情乐观的人,他的语文教学,从文本的字词出发,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直至文本的核心内涵,本真质朴,生动灵活。他并不因为身处偏远地方而自我闭塞,也不因为远离学术前沿而故步自封,他爱学习,爱钻研,对于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去年,他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足以证明他的优秀!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是小宁三十年孜孜不倦从事并追求语文教育事业的结晶。他将自己的书名定为“生动课堂”,这是他对于自己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而“字词导读法”,正是他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的精确阐释。他能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紧紧抓住字词这个最基本的语言要素,由字词到语言,由语言到文本,由文本外表到其内核,引领学生,畅游在语言文字的汪洋大海中,尽情地享受语言的美好,享受语文带来的精神浸润和文化熏陶。
本书共六章,第一二章,着眼于“字词导读法”的理论研究,从对其概念内涵的阐释,到其理论依据,再到实践应用以及评价效果,最后直至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较为全面的论述了“字词导读法”这一教学理念。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字词导读法”并非孤立地教学生认字识词,而是把文本中的关键字词作为切入口,将这些关键字词置于文本的大背景下,强调字词与文本内容、结构、主题之间的紧密关联。这种关联不仅体现在字词的字面意义、语句表达上,更体现于字词在特定语言情境中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情感色彩等方面。
第三四章是小宁用“字词导读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有益探索。其中,有紧扣关键字词,对于文本新颖而深刻的解读,也有对运用“字词导读法”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更有小宁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录,反映了小宁的教学研究,不是仅仅停留于纸上谈兵,而是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总结,才有了在“字词导读法”这一教学理念上的众多收获。
第五六章是小宁在“字词导读法”研究上的拓展和延伸。他参加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研修、参加省特级教师培养研修等多种高层次的研修活动后,眼界更加开阔,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这时候,再回过头来审视“字词导读法”,就有了另一种高度。他能将“字词导读法”用于更多的阅读教学上,甚至是略读;他能进一步用“字词导读法”去探究文本,进行教学实践;他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新更深的感悟,也因参加各种高层次的研修活动而体会多多,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学,他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小宁对语文教学的追求,是他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尊重,是他对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懈努力。这种追求,是进入了把职业作为事业的境界,是人生最美的追求。
现在,小宁的专著即将付梓,这既是他对三十年语文教学的回眸总结,更是他语文教学新征程的起点开端。祝愿小宁今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大道上,持之以恒,披荆斩棘,勇往向前,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2024年4月10日于西安
(张小宁著《生动课堂——初中语文阅读“字词导读法”的研究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