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点忙,很多次想写点什么都无从下手,直到前两天我自己在其它地方写了这样一段话:
有些人享受快节奏,
有些人向往慢生活,
而我处于那种既享受快节奏又向往慢生活的游离状态。
所以,想逃离的不是现状,对别处是真的向往。
或许,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之后,感觉心中的那股骚气一触即发,再也忍无可忍,必须要写点什么了。
1
上个星期我妈给我打电话,说我一发小又要辞职了,他父母很上火,让我劝劝他。
本来接了电话我想说,很正常啊,这有什么好劝的,该辞就辞咯。
后来我说:“行啊,我劝劝他。”
我和这发小从穿开裆裤开始就认识了,从小一起长大,想想也认识25年了。这份感情一直被我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一直以有一份这样难能可贵的友情而自豪。
大学毕业之后他回了家,前前后后换了几次工作,为此和父母也总是争争吵吵,整个人状态都不是很好。
然而我很了解他,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所以这事也没法劝。我知道他不想待在家里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不想干他憎恨的人际关系为主的小城工作。
然而,我又觉得他不适合一线城市的高压快节奏生活。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劝他。
后来我和他说,外面的世界虽然精彩,但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工作并非让人满意,在家未必没有出路。我和你相反,你回去了难得出来,我出来了难得回去。或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是城市选择了我们,不是我们选择了城市。
曾经我偏执的认为,回家就是没有出路,在大城市才能成就精彩人生,全然不顾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
现在看来,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很狭隘,我完全站在了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因为根本就没有人会愿意虚度自己的人生啊。
对于我这种天生放荡不羁的人来说,我就是觉得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而且我也十分享受灯光璀璨的闪耀人生。
但对于回家的人来说,别人根本不稀罕外面的世界,别人就是喜欢过小城生活,安逸地生活。
所以你看,各自都快乐着啊,所以谁也别质疑别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没资格。
可有些人就是夹在中间,受尽煎熬。
就像发小和我说的,他也不知道他在别扭什么,明明回去了,内心却还在向外挣扎。
我在想,他需要一个出口,释放自己的出口,从而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2
说到诗和远方,
前两天我还和一朋友就高晓松倡导的诗和远方发生争执。
我赞赏高晓松的才情,赞赏他在广大受尽生活煎熬的同胞中树立起了诗和远方的标签,给他们带去了一片思想的高地。
而我朋友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高晓松根本不能代表广大群众,因为他的观点不一定符合普通民众。
他可以高调自豪地说自己不想买房,因为他是有钱不想买。
他可以随时启程去他的远方,甚至买一辆好车在远方驰骋,玩腻了再回来。
他所谓的诗和远方,已经可以信手拈来。
而对于普通人呢?
不想买房,是因为真的没钱没房或者买了房就没钱。
不敢随意启程去追寻诗和远方,因为离开了工作岗位可能就要面临经济危机。到了那个时候,诗和远方就根本不重要,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说,诗和远方这种上层建筑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得起的。很多人也只能挂在嘴边当精神食粮。
如果一味地追求这种未必属于你的世界,不仅为难了自己,或许也为难了别人。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说一个大学生靠父母砸锅卖铁供给上学,结果他却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到处游走,称想多出去看看。
对此大家都持批评态度,我想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追求诗和远方。什么事情应该适可而止,什么事情应该拼尽全力,至少需要有一个度。
3
其实我一直在想,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真的就是“诗”和“远方”吗?
所谓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难道就是要抛弃正在享受的苟且也好虚伪也罢的生活去到另外一片天地之下感受诗意和远方吗?
是的,我又狭隘了。
我曾经就是那么以为的。
我以为所谓诗和远方,就是要逃离现在,跳出束缚,过不一样的生活。
然而,我现在才明白,当下也可以成为诗和远方。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讲年薪百万的年轻人都是怎样生活的,里面提到Facebook一个刚毕业的程序员就可以坐拥百万年薪(再也不敢说程序员是IT民工了)。最要命的是,这些程序员说,写代码就是他们的诗和远方。
我简直懵逼了。
对于一个曾经写过代码的工科男来说,写代码就是我永远到达不了的诗和远方啊。
我醍醐灌顶,方才明白:
诗和远方不一定就是“诗”和“远方”,它或许就是眼下。
就是眼下你正在享受的生活,或者你热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