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到单位吃早餐了,单位的自助餐种类繁多、选择性比较大,每每在单位吃自助餐时,被同事们戏称是“三碗不过岗”,但我更眷恋家中的炊烟。
生活在快节奏的人们,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早上一家人出门,按照营养学的“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的说法,我们的生活方式经常是本末倒置,早上有时是匆匆忙忙;中午有的都图省事随便应付,单位开伙的尚好,孩子们自然就在学校餐厅接受集体生活的熏陶了,大人们既是为了腾一点时间中午小憩一下,更是为避免上下班的紧紧张张、匆匆忙忙,一家人从早上分别,到下午下班的晚餐才能相聚一起,夫妻双方如果遇到应酬,或是单位加班加点,或是偶遇同学闺密,抑或同事好友小聚,晚点回家的话,家里就如旅店一样,一家人就像匆匆的过客,一周下来说不上几句话。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我更愿意吃妻子做的家常饭,走遍天南地北,家常饭最长久;吃遍山珍海味,家常饭最养人。
妻子从小生活一个条件相对宽裕的家庭,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也算是无忧无虑的,由她父亲工作的原因,上级来人了,单位开个大会小会,完成年度例行工作或遇到一些临时性任务都要安排吃饭,所以可以理解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一见面就爱问“吃了吗?”,解决吃的问题,是那个时代留下最深的烙印,乡镇当时也没有啥像样的酒店,由她母亲的勤劳持家,单位都爱将吃饭的任务交她的母亲,慢慢的家里就和现在遍地开花的家庭餐馆一样,使本来就勤劳的母亲练就了一手好厨艺,妻子兄妹们小的时候,母亲比较疼爱他们,姊妹几个除了他们自己争抢的家务,一般都是母亲自己操持家里的一切。在没嫁给我之前,妻子也不知道柴米油盐酱油醋是如何添加,就如现在的我一样,最多的是有时看到厨房里的母亲确实忙碌的转不开身了,给打打下手。嫁给我,让妻子不得不敲响了锅碗瓢盆的交响曲。记得第一次去探亲时,正赶上单位执行一个特殊任务外出一个礼拜,将家属院里生活用品全部备齐,或许是从小的耳闻目染,或许是“生活所迫”,等一个星期后归来,妻子每顿饭竟能炒三碟五个盘,一桌热气腾腾、喷喷香的饭菜总是让一身泥土、一身汗我顿时疲惫消散。那时遥距家乡千里之外,每每妻子探亲即便是忍受长途跋涉晕车呕吐的痛苦,也总是要给自己带上爱吃的糍粑、豆筋、豆皮、粉条、土猪肉等家乡特产,身在异地他乡能品尝到老家信阳菜的沁心美味,真是“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妻子探亲的季节,也是战友和老乡们品尝信阳菜的美好时光,正是“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在驻守那座以葡萄、美酒、夜光杯而闻名于世西北历史名城的激情岁月里,洒下了我们昂扬的青春,见证了我们无尽的牵挂,亦播种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光凝成一片片思绪,抚触棱角分明的年轮,如今,曾经火热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生活,早已成就了一份珍贵的记忆,但那种特殊颜色也已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身体,沁入了我的灵魂,只要轻轻触碰那根弦,淬铁成钢的点点滴滴就浮现脑海。
结束十几年的颠簸生活,如今的我们更乐意守候这片港湾,一家人沐浴暖阳聆听厨房交响,炊烟飘荡,饭菜溢香。
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