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金棕榈电影《小偷家族》为什么没上映,就收获了高口碑。
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第六次入围戛纳终于凭借《小偷家族》捧得金棕榈奖杯。有幸的是路画影视已经成功买下了该片在中国的版权,影片也将于8月3日在全国上映。
可就在这部影片为“日本电影增光”之时,日本岛内却发起了对这部电影和导演本人最猛烈的讨论甚至攻击,以致上升到政治层面。颇有一些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在国际得奖时的影子。是枝裕和以家庭题材见长,关注底层生活。《无人知晓》和《小偷家族》两部电影不约而同的描绘了日本现实中并不光彩的事情。
在戛纳影展期间,是枝裕和接受采访时说到:“家庭随着共同体文化的崩溃而消解。不仅没有成熟到接纳多样性,还渐渐向地域主义靠拢,剩下的只有国粹主义,日本不承认历史的根源就在这里。我对亚洲邻国充满歉疚。日本也必须像德国那样道歉。但由于一直是同一个政权掌权,我们失去了大部分的希望。”
这使得更多公众人物公开批判是枝裕和,说他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
同时,更有部分日本网民认为是枝裕和有反日倾向——日本明明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国家,导演为什么要在戛纳向世界展示日本国民的“小偷”形象?
电影节获得高评价甚至获奖并不能代表大众观影市场,文艺片的票房肯定是拼不过商业电影的,是枝裕和的最高票房纪录《如父如子》,一共获得票房3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87亿元)。上一部在中国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也仅仅取得了500万人民币的票房。
《小偷家族》中体现的日本当今社会不为人知的黑暗和感人至深的人性温暖。是枝裕和精准地剖析了这个家庭,在真相揭露后所有的温情和美好瞬间分崩离析,却又瞬间升华成了超越亲情的至亲至爱,亲情的冲击力刺心感十足。比《无人知晓》和,《如父如子》更具社会性和反思的力量。
东京高楼林立的大厦之间,残存一个破旧平房,里面住着年迈的母亲柴田初枝、治与信代夫妇,以及他们的儿子祥太,和信代的妹妹亚纪。这家人依赖初枝的老人年金过活。当年金不够用时,就会靠在外头顺手牵羊来补贴家用。
虽然他们处在社会的底层,但每天依然快乐地生活着。某个寒冷的冬日,治在周边的公寓发现了一位被冻僵瑟瑟发抖的小女孩,并将她带回了家,照顾起居,成为了家里的一份子。直到有一天,一个意外的事件使得原本融洽的家庭逐渐四分五裂。彼此心中隐藏的秘密与内心深处暗藏的愿望,也逐渐摊在阳光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