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更加焦虑的一群人......
“隔壁小区被封了”
“完了,上周刚去做了四维大排畸”
在这个连着几天没有出现新增病例,即将复工的城市,随着一个产妇确诊病例的报告,我作为一位二胎怀孕六个月的宝妈被成功要求居家隔离。
“记得当时就戴了一次性外科口罩,没有其它任何防护,这样可以吗?”
“这两天总感觉全身乏力,我是不是真给传染了?”
“要是真被传染了,孩子没事儿吧?大宝怎么办?”
“我真不该去做检查,如果当时换家医院就好了......”
这些想法挥之不去,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焦虑中......
跟我一样的还有她们
只有在孕妇姐妹群里,我才能找到一丝理解,因为我们担心着同样的问题。
前段时间我们就在担心疫情期间上班会不会被传染,但是孕妇群里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去上班,所以作为一名怀孕的医务工作者特能理解前段时间怀孕九个月依然坚持在抗疫前线的那位护士
据心理学研究,这是一种内疚情绪,诱发内疚会强化自我对冒险的乐观估计以及增加个体去进行冒险行为的可能性,与内疚情绪最为相关的是亲社会意愿或行为,这种内疚情绪会激发更大的责任感,尽管大家都认为我们应该休息,但是这种时候休息我们会更加自责,焦虑。
孕期焦虑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状态,与状态焦虑类似,但内容方面更侧重于孕妇对其妊娠的各种担忧,包括担心胎儿健康、临近的分娩、住院过程和健康照护和产后护理,以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等。
其实这种焦虑感从开始备孕就早已存在,甚至更早。。。。。
准备要孩子了,我们就开始上网搜“怎样科学备孕?”“备孕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然后就从孕前三个月开始,甚至孕前半年
孕前三个月要做的事情:有意识地选择受孕时间,口服避孕药马上停服,进行孕前检查,治疗好各种疾病,如牙周病。
“选择什么时候怀孕好呢?”
远离各种污染物,戒掉烟酒,补充叶酸,叶酸可以预防胎儿出现畸形和神经管疾病,从孕前三个月开始服用。孕前排毒,怡情养性,备孕心情很重要,不要总是大悲大喜,应该保持平和的心境。
“今天是不是忘了吃叶酸?都怪我!”
孕前两个月要做的事情:清理房间,开窗通风,垫防滑垫,缓解压力,送走宠物,补充营养,营造好的母体环境,除了叶酸之外,母体蛋白质也要及时补充,当然还有经济准备,生个娃儿可花钱了,准备阶段就得先备好一些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我得趁怀孕之前努力工作,多给孩子攒点奶粉钱,但是好像备孕时压力不要太大,怎么办呀?”
孕前一个月: 清理化妆品,孕期既然不能化妆,更换护肤品,准备防射服,准备平底鞋,准备受孕,已经准备三个月了,这时候你应该选择一个好的时机,赶紧让卵、精相逢。
“排卵试纸准确吗?错过了时间怎么办?”
在这期间我们放弃了一些我们喜欢的,不能化妆,不能穿高跟鞋,还担心这次有没有怀上,担心会不会由于自己不注意流产,担心经济压力,担心自己年龄精力问题等等各种担忧。
怀孕后呢?更是各种担心
孕早期
怀孕初期我们还没有适应“准妈妈”的角色,而胎儿此阶段的情况也不稳定,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事情在此时变成了“禁忌”。不要使用电吹风,不要使用超过四十摄氏度的水温淋浴,不要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不要做大幅度动作,不要搓揉小腹部、胸部,不要拎重物,不要长途旅行,还得忍受呕吐、恶心等早孕反应。
最让我闹心的是怀孕后我的脸部皮肤开始过敏,不敢用任何护肤品,买了各种孕妇专用脱敏护肤品也不管用,医生说这与孕期激素分泌有关,等生完孩子就没事儿了,无语,只能接受。
孕中期
到了中期,肚子开始变大,腰酸背痛、四肢不舒服等情况会陆续发生,关键是每次检查时的各种担心“我是高危孕妇吗?”“医生,结果怎么样?孩子没事儿吧?”,一切顺利还好,有点问题就会担心“怎么办?需要打胎吗?不打可以吗?”各种纠结,焦虑......
最担心的还是生孩子,特别是正值疫情期间,刚确诊的病例已经能够说明我们面临的风险有多大,拿命来换命,毫不夸张。
但就说临产的疼痛来说,已足够让一个人害怕到跳楼自杀
剖腹产也不轻松
不少准妈妈认为,剖腹产手术要打麻醉药,可避免分娩时的疼痛,但是剖腹产到底要缝多少层呢?安全的剖宫产切口缝合要缝七层,从外到内,需要缝合皮肤表层、皮下脂肪层、腹直肌腱鞘、腹壁肌层、腹膜层、子宫浆膜、子宫肌层,其中,子宫肌层需要缝两层。补充说明一点:胎儿头颅的最大横径有十厘米左右,为了能把他顺利从妈妈的肚皮里解救出来,剖腹产刀口一般至少也要十厘米。并且会有导尿管的刺激,吸氧管的不适,后背还有镇痛泵,剖腹产后六小时以内禁食,需要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腹部放置沙袋,及时哺乳。
剖宫产的弊端有难看的疤痕,伤害子宫,身体恢复速度更慢,疤痕体质再孕风险大。
所以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女人都不容易,妈妈真的很伟大!
女人所有的权利中,最伟大的莫过于成为母亲。
——林语堂
我们渴望得到亲人的理解和陪伴,但是不可能要求他们感同身受,因为他们不是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己内心强大起来,焦虑情绪其实也不可怕,直面就可以了。
每一位母亲都很伟大,因为经历了十月怀胎分娩,内心在与焦虑对抗的过程中,在时间的磨砺中,已经变得坚不可摧。
前两天日夜奋斗在疫情一线的钟南山院士终于笑了,让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冬天总会过去,愿疫情早日结束,愿宝妈们都健康平安!我们也要保持这种沁人心脾的微笑,并用微笑的力量迎接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