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但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
这是顾长卫导演电影名作《立春》的片头和片尾女主角的内心独白;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读大四的时候,当时并无太多感触,只是认知到演绎的就是生活在一个偏远小城的女主角为了实现自己的才华心心念的想去北京发展, “梦想”一步步破碎到归于赤裸裸的“现实”的故事,但前几日再次观看,内心多了一些复杂的情愫,顿时有点儿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夹杂其中…
近日又突然看到一句话“无论任何事,都有三种解决办法:改变、接受、离开。”是的,大道至简,仔细揣摩也是如此;而立之年的我对此已颇有些谬论:改变,是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固有的本能,就是抵抗,但现实往往会逐渐磨灭你这项本能,这个时候就是靠人的精神意志了,一个人的精神意志有多坚固,又进一步靠自身的格局、眼光、价值观等多种综合内在素养的浅薄;接受:当然,在前述的前提下,如果确实改变不了,在不违背自己意志原则的前提下接受是一种更能体现胸怀、远见的方式,是聪明之举,实例古已有之且不胜枚举,不多赘述;离开:树挪死,人挪活,在经历个人所能承受的“改变不成”“接受不灵”的状况下,“离开”或称作“逃离”也并非是小人所为;但是今天,公司员工(也是我表妹)的离开,着实让我内心波动了一番,她直接跳过了欲求“改变”、顺势“接受”的关卡,选择了仓皇狼狈的“离开”,结束了她半年之久的“北漂”生涯;在前几日的交谈中,我甚至感受到了她对未来的恐惧不安,原因暂且不做深究,也都是影影绰绰的“客观事件”,但尽管我及周围的任何人的开导劝说,也无济于事,这不禁让我在某一瞬间感到人性的悲哀。
正如电影《立春》中女主角,尽管她也曾一度坚持过,但最终没能坚守自己的信仰,选择了归于平淡…
我也曾在成长的历程中疑虑过,在我读大三的时候,我在日记中写到:
“思想好像陷入了一个漩涡,无法挣脱,想要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看待这一切,却始终不得。——我不是智者 ”
“我的未来会是怎样?上天会给我设定一个怎样的社会角色?我的人生能到达一个什么高度?每每在脑海中闪现这个问题,不禁茫然感阵阵袭来…然后拍拍脸颊,继续回到眼下的繁忙中!——还好,一切都是未知”
是的,我庆幸于我当时的想法“我不是智者”、“一切都还是未知”,我没有放弃,尽管当时一直在思想的痛苦中挣扎…
那时,我知道我需要沉静下来…在挣扎中,我阅读了梁漱溟先生的《这个世界会好吗》、《遥远的救世主》、观看了《百年巨匠》、《大师》等书籍和影视素材,我也逐渐开悟明了了许多,内心少了很多忧郁、多了一些欣喜…
我开始明白,人是需要信仰的,并且至关重要。
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内醒,是慎独,不是诸如基督佛教之形式的教条,离开了自我的管理与经营,纵然是再强大的神明也无法拯救一个没了灵魂的皮囊…正如一个衣衫褴褛的朝拜者,只为心中的那个“佛”,漫漫长路,风餐露宿,转动手中的转经筒,磕长头跪拜,如果内心没有虔诚和执着,怎样才得圆满?!又如何能遇到心中的那尊“佛”呢?!
“退一步必然归于平淡,迈一步可能登堂入室,不进不退,终究不是个法子,这样备受精神煎熬的日子原以为就该结束了,原来它还一直都在,不能等待谁来解救我,也没敢奢望,自救是迟早和必然的!——涅槃,重生”
每个人,都有一段沉默时光。当人遇到挫折、不被人理解,要低声下气的时候,恰恰是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等待,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你,命运不会抛弃你。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