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明道间的西京留守府真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首先,有个叫钱惟演的人,在北宋前期的政坛上,他是一个充满权力欲望的人物,在真宗时期,刘皇后倍受宠爱,他积极攀附联姻;真宗去世以后,年仅十二岁的仁宗继位,真宗遗诏尊刘太后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处理军国大事。因此钱惟演仪仗太后,被当时舆论所不齿。仁宗时期他官至枢密使,但仍然不满足,经常说:“平生不足者,不得于黄纸书名。”
枢密使可以称之为“使相”,但还不是宰相,不能在诏书上署名,这使他引为终身憾事。
但是在这样一位政客的生活中,展现的十分纯朴,雅好文辞,自称“平生唯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词,盖未尝顷刻释卷也。”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家藏书极富,可与国家图书馆相比,尤其收藏有很多古代书画,钱惟演还是“西昆体”的骨干诗人,当时与杨亿、刘筠齐名。后由杨亿汇辑成《西昆酬唱集》2卷,辑入其近体诗五十四首。共收17人、248首诗,形成宋初一大诗派,即西昆体。
钱惟演虽然生长在富贵中,但家庭生活十分节俭,所以得财务的支出都有严密的的计划,除非节日、生辰等特殊节日,家中的儿子们有很难得到零花钱。但家中有一座珊瑚笔格,是钱惟演珍藏得宝物,有一次钱惟演的一个儿子急着用钱,就把父亲的笔格偷了,后来钱惟演发现笔格丢了,就发出公告:找回笔格者赏金十千钱。再过几天,投笔格的儿子假装意外发现笔格,拿去献给父亲,钱惟演非常高兴,痛痛快快得给他了十千钱。这样的方法很快在钱府传开,很多人这样如法炮制,然后等高额赏金一出,就假装把笔格找到献给钱惟演,像这样的把戏一天能玩六、七次,全府上下都知道的秘密,只有钱惟演一个人蒙在鼓里。
钱惟演这个人还非常爱惜人才,礼贤下士,在文学上他不独尊西昆体,而是具有一种宽容和嘉奖后进的精神。出守西京,他与通判谢绛一起,为汇聚洛阳的文士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
谢绛字希深,富阳(今属浙江)人,谢涛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甲科,为人稳重,深于涵养,而以文学知名,论议透辟,尤为儒林所宗。所至之处,“大兴学舍”。是一位有良好文化品味的有为官员。
除了钱惟演、谢绛、梅尧臣,当时任职西京的还有著名的古文家尹洙和他的兄长尹源;此后成为宋朝一代名相的富弼;工书能诗的张汝士;文思敏捷的杨愈;长于政事的孙长卿。此外,钱惟演的儿子钱喧、杨愈的弟弟杨辟,西京国子学秀才王复、王尚恭等也常和他们一起游玩构成了一个文人群体: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相公:钱惟演)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希深:谢绛)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师鲁:尹洙)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子渐:尹源)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彦国:富弼)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几道:王复)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子聪:杨愈)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子野:张先)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次公:孙长卿)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圣俞:梅尧臣)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书怀感事寄梅圣俞》
对于文章与文化的爱好让他们在政事之余走在了一起,当然也是钱惟演、谢绛对人才的爱惜,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他们大多都是年轻才俊,个性鲜明,在文学上各有所长。谢绛诗词文都很擅长,尹洙古文名家,欧阳修更是多中学术范围内得全才。
就是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成长环境,一个颇为具有互帮互助,互补互动功能的文学群体。他们个个朝气蓬勃,充满着创作欲望,在宋朝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首开风气的作用。
生长在闭塞落后随州、整日体会独行无友的欧阳修,如今能和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洛阳才俊在一起,日夜切磋,怎么能不让他兴奋、不让他高兴!此时正是宋朝最为繁盛得时期,在这时期,生产和经济都在蓬勃的发展,朝廷无事,他们以诗会友、游园登山、品茶赏花……就这样过完了欧阳修在西京的任期,在当他要离开洛阳时,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文,是我国现存最早记录牡丹的专著,在欧阳修的心目中牡丹已经和洛阳融为一体,洛阳牡丹是他最为亲密的朋友,陪他走过了最美好的时光,不管时间怎样飞逝,都值得让他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