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玩。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早起第N天,就是这样一个寒冷的早上,起床也不见得太艰难,这个点似乎是我生理闹钟定好的时间点,清晨的曙光还未照进来,整个房间被夜色笼罩。
打开电脑之前,我不知道写些什么,只因为今天是另一个早起纪念日,作为一个早起的仪式感,我觉得要写点什么,再加上今天白天会停电一整天,电脑的用途突然变得稀缺起来。
于是我想到了小时候的冬夜漫想,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大冬天躺在暖和的被窝里,听屋外的积雪吱吱的声音——当然得是有雪的时候,没雪的时候,也有鸟叫,有虫鸣。
说到虫鸣,明明是夏天的更为动人,为什么喜欢冬天?可能因为夏天炎热,纵然有风扇也无法阻挡,而冬天的被窝,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地方。
另外就是,这么冷,哪里也去不了啊,只能在被窝里待着,提前起床是不可能的,一家老小都会睡到日晒三竿才起来,这一道寒冷,就把人隔绝在最舒适的地方,隔绝了其他一切的选择,然而幸福就这样发生了。
这种隔绝,长大后有另外一种诠释。
因为身体原因,每个月都有那么一天,一定是哪里也去不了,只能躺着,喝热水,贴暖宝宝,睡一天。这一天倒渐渐成了我每月最安逸的一天,可以心安理得赖着不动,虽然痛,但是已经知道应对的方法,就是接纳痛并受着。
于是,这一天居然变得有几分值得期待,每每做了一天详细的规划,然后发现“这一天”不期而遇,总是很兴奋,这一天可以什么也不做了——什么也不做,其实也不会,但是没有任何压力感的,做到哪里就是哪里,这种感觉就是平时很难体会到的。
太多的选择,计划,可能性,总是在淹没岌岌可危的幸福感,有时没有选择反而比较容易满足。
因为不需要患得患失,不会反复检查是不是获取了最优选择,因为当下的此刻是你唯一的选择,所以只能接纳,并且享受。
享受生命是一种本能,只是我们渐渐失去这种本能。
只有当寒冷把我们隔绝与世界之外,当下暴雨让我们哪里都去不了,当身体的局限让我们某一天只能待在卧室,当我们在荒漠长途奔袭,当我们与喧嚣的世界架起一道门槛……
记得吗?小时候也很盼望停电,一旦停电什么事都做不了,没有电视可以看,大人小孩都会走出屋子,在朦胧的夜色里,架上几把椅子聊天,有时候有月亮,有时候没有,夏天还有蚊子,冬天有火炉。
去年,我还在售楼部的时候,明明是生意一般般的时候,却特别期待下暴雨——是的,电闪雷鸣的那种最好了,暴雨天,就没有客户上门了。
我们就站在门口,看着大雨被风吹得晃动,看见远方的房子模糊了,售楼部的落地窗被风灌进来,空气里满是暴风雨的味道,暴风雨是有味道的——泥土味或者还是青草树木什么的,反正这一切足够打断你一天的计划。
很多年没有见过下雪了,今年格外冷,可能有幸见到。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去做,习惯了一秒不停地思考,在外界事件的帮助下,才得以停下来,放下手机,关掉电脑,感受到宁静的美好。
那如果是在没有风雪的日子里呢?
那就是另外一门功课了,学习安静的力量,让自己嘈杂的内心沉静下来,没有压力地享受生命,如一草一木般简单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