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孔子课程已经正式结束,我们学了孔子的生命中各个阶段,有不惑,有知天命,也有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学习了他的仁心,继承了他的精神,理解了她的遭遇,同情他的一生,明白了他的偏向虎山行,他的努力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所有人,可是所有人也不理解他,这些都值么?耗尽自己的年华来做这些无用的事情,尽管开始时很可能,但是到了后面没有希望了,他也应该停止了呀,他把自己这一生都搭进去了吗?,把自己的存亡也投掷进去,也值吗?为什么要这么拼?既然他们不理解,值吗?
总的来说,他这一生值吗?
一个人生值不值是要看他的人生目标?目标达到了,也就值了,孔子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之前说过,可以去知天命那篇里找,说过他的人生价值目标是把这个世界恢复,周礼恢复仁心,推崇礼仪乐器制度以及让天下太平。
那结合他的人生目标以及实际完成状况的话,答案显而易见,他的人生不值,尽管她的青春有一段时间确实是飞快的,往这个天下太平的方向跑,但却抵不过齐国的30匹马,80个女人,当他在堕三都的时候,完成了两个,最后却在孟家吃了大亏,吃亏让人无法理解他的徒弟反对了他的决定,这对孔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这意味着什么,那说明了他的徒弟也不理解他,那更何况那些昏君以及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呢?
如果说诗人只是不理解他,讥讽一下并没有站在绝对的对立面的话。
那么,还有农家~法家~道家,继续来影响他的行业,他的心里应该是非常折磨的,就像在齐国那一次一样,他和弟子们走丢了,子路在找他的时候,问路人回答说,是那个长的有闲人之像,但是却像一个丧家之狗一样的人吗?子路心中为孔子悲惨,孔子惨笑一声,淡然。
当孔子观察了陈国的形式以后,离开了当他的旅途达到存在之间的时候,被当地的匡人,当成阳虎的手下给逮了起来,它多冤呐,绝粮了呀!他没有慌啊!她照旧来教弟子礼仪,教弟子乐器,子路生气了呀,说你干嘛的呀?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我们这么努力,为什么还会这样?孔子雪能回答一个,有啊,但是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会降低自己的要求,而君子不会,后来他又问子贡,子贡说,要不要降低这个要求?让世人所理解,孔子的非常生气,因为已经有两名弟子不理解他了,而且一个是能说会道的闲人,一个是跟他最久的兄弟一般的徒弟,他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为什么要让他经历这种事情?
这一切还值吗?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3000个弟子,但真正理解他的只有一个人呢?理解她的人还在40多岁就死了,他又干了些什么呀?他说他理解了天命,还有说这是他的使命,他说平天下,平了吗?
天下该乱造乱,他该推照推,他想要一个明君,但他能决定吗?这凭运气,可他的运气偏又这么的糟糕,她走遍了各种地方,可有没有一个能接受他的?在西瓜的时候,明明已经有希望了,有一个明君,可是这个明君她没有势力,他老了,没有能力继续使会孔子,孔子惺惺的离开。
在魏国的时候,魏国的风气非常的辣,整个国家都充满着淫乱的气息。
那么,孔子这一生到底值吗?
有的人说值,有的人说不值,我觉得我是后者之意,因为我前面的观点一直是觉得孔子这一生不值?
他的精神传下去了吗?
在我们学的余音缭绕课程中,已经明确的说明了孔子死后500年内一直有人在模仿,并且传承他的精神,但是却没有一个是能超过他的,可谓被称为至尊的圣贤。
虽然说他这一生不值,但是他对后生做的贡献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