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A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从来没有去思考过,我所在的这个被称为魔都的城市,到底有多大。或者说,又有多小。
记忆中二十多年前的上海,路上也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公交车也会在马路上停着,仅仅只是因为等了一个红灯,而不是拥堵。那时的公车,开得慢慢悠悠,仿佛是午后惬意地散步。那时,私家车是什么,我作为一个孩童是还并不明了,只知道伸手可以让它停下的出租车,一个起步费就可以买好多冰激凌。小时候半夜里支气管炎发作的时候,爸妈带着我上医院只能打车去,可能当时也是无比肉疼吧,只怪医院太远,或者说,医院太少。
但我从来也没有觉得,上海是个很大的城市,毕竟那时能被称为市区的区域,确实很小。而黄浦江的那一头,被重新命名为浦东新区的地方,在我的印象中,就好像是另一个陌生的城市了。
中学时春游坐了大巴车一个多小时,让我曾一度以为锦江乐园是在上海市外的,直到后来家家户户都发了地铁线路图后才直到那个我以为是外地的地方,其实只是外环而已。而外环以外,还有一大片等待开发的地域。那些都是魔都的一部分。
而再后来,魔都来了很多很多人,南方的,北方的,外国的,你不能再见着谁都用上海话来交流,“师傅,吾门桑,个条撒路啊?”“对不起我听不懂上海话…”“哦,请问这条什么路?”而渐渐地,年轻一辈都养成了习惯,开口便是普通话,而老一辈的妈妈们奶奶们却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有意识地用蹩脚的沪普跟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交流。
再后来的后来,在上海生活了几年的外地人们也能渐渐听懂部分的上海话了,有些甚至能说上几句像模像样的了。
好像一个不经意间,上海就成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大城市,就被赋予了“魔都”的尊号。而魔都之魔,却是一言难以道尽的。
上海大吗?
上海很大。光是地铁就有16条线路,而以地铁这样的高速,穿越上海市也要2、3个小时。上海之大,已经容纳了几千万人口,依然有能力去容纳更多。上海之大,衣食住行只有想不到,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上海之大,让人感觉这里有全中国各个省市各个地方各个寸县的人,听他们说起自己的家乡,恍若近在咫尺。
铺天盖地的商场店铺,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覆盖了这座不夜城。从前想逛个商场得去市中心的南京路步行街,今天出门几步路就有各种商场,吃喝购物一应俱全。若是不慎感冒发烧,半小时内也能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拔地而起的闪耀楼厦挤满在我们周围,我记忆中的老上海不知去了哪里,取而代之的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便捷生活。
因为这些便捷,年轻的奋斗者们即使工作到很晚也能在路边找到一家还在营业的小饭店吃上一碗热乎的面条;因为这些便捷,妈妈们在烧饭时发现油盐酱醋不够了也能很快去楼下便利店买一些来保证孩子们能准时吃上饭;因为这些便捷,年迈的老人们在身体不舒服时能够不用跑大老远地去医院及时就诊;因为这些便捷,让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这座大城市,其实已经变得很小了。
大城之小,不是地域之小,而是距离之小。
你能想到的,你所需要的,你还没想到的,你还不需要的,其实都早已存在在你周围。也许你不曾刻意去留意,只是习以为常。而当你仔细去体会之时,就会发现这座城市带给你的,早已超乎你的想象。
episode B
魔都的对立面,拥挤着各种各样三四线小城市,甚至有些,都不能称之为城市,也许只是一个村,一个县。那里没有所谓的大商场,可能也没有电影院,没有像样的医院,没有高等的学府。
而大城市生活着的市民们,是很难脑补出那些地区的生活方式的,商场里没有餐饮场所,方圆三公里找不到一家医院,从城的这一边开车到另一边好像只要半个小时。
日常的生活可能也不能说有所欠缺,基本的设施都已经必备。那里的人们收入不太高,但开销也不太大。
当疾病降临之时,才会最明显地感觉道,这些国家所保障的基本设施,都还远远不够。
这个时代,出现着各种疑难杂症和罕见病例,而若是这些小城市人们不幸生病,对整个家庭而言,都仿若灭顶之灾。当地的医院根本没有能力来医治这样的疾病,条件好些的自己家里有车的还能连夜开车去省城的大医院救治;而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可能就要花个百八十块钱搭车去省城,时间上还要凑合着别人的行程,一个不小心就耽误了治疗。
然而还不仅仅是这些。到了省城医院,可能还会发生无法医治或者没有能力医治的情况,还需要去像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才有医治的希望。终于,好不容易买了车票一家人赶去了大城市里所谓的大医院,却被医生告知了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和让人再也萌生不出希望的治疗成功率。
还有一点不能被忽略的事实就是,他们是要用在家乡所赚的收入在一线城市的大医院里消费,这可以说是两个维度上的数字,即使把老家房子卖了,可能也只够一个初期的治疗费用而已。
有时大城市的人们可能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一些众筹平台上会有一些筹集几万十几万的案例,这些钱不是很容易就可以凑到的吗?但对他们而言,这些费用意味着倾家荡产。
你体会过,没有家的感觉么。你体会过,没有希望的感觉么。你体会过,希望就在眼前你却买不起它的感觉么。
我没有体会过。我只见过。
我曾在医院的血液科里见到一对年轻的外地夫妻抱着他们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医生在解释着孩子的病情,好像是白血病,初期费用就是十五万,我当时在他们身后,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他们脸上的那种震惊,还有绝望。因为孩子太小,救活的几率几乎为零。
那个瞬间,我怀疑着,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繁荣,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又究竟没有帮助到多少人。绝望的戏码到处在上演,作为一个旁观者,无能为力,连感慨都显得虚伪而廉价。
小城市的人们因为小城之小,离开了家乡,来到这些所谓的大城。却真的能在这里找到容身之所么。小城之大,不是地域之大,而是距离之大。
你所需要的,都不在你周围,你需要跨越地域上的隔阂,才能离希望更近一点。
epilogue
大城市里,每天有人抱着希望到来,也有人带着遗憾离去。
小城市中,每天有人向着远方奔波,也有人抱着平静归隐。
大与小,远与近,繁荣与贫乏,希望与绝望。你不会知道你所在的地方到底充斥着什么,你也不会知道这个你赖以生存的城市到底会带给你什么,你更不会知道将来的某一刻你所站立的土壤是拥抱着你还是驱赶着你。
而你,只能像现在这样奋斗着,或者,比现在更努力地奋斗着,来取悦这个你想与之共存的城市。
无论你的城市是大是小,都愿你会爱你的城市,你的城市也会样包容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