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0注定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年份。
早在20多年前,这个数字的年份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那时还在学生时代的我们,就在自己的作文和绘画中,把这一年变成了充满奇幻想象的年份。
站在过去,遥想未来。
我们就很自然的把自己定义为一群30多岁就事业有成的爸爸、妈妈,开着随时可以飞翔的汽车,住着带有魔法钥匙的房子……
可岁月真就是把杀猪刀,2020来了,才发现除了当了爸妈这件事,成了铁的事实。
其他那些想象中,走上人生巅峰的事,没有一件和自己有关系。
最闹心的是当了爸妈,也没啥省心的地方,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熊孩子的父母。
本来每个假期,安排一次外出旅行,算是顺利熬过假期,到了开学,送回学校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好日子又回来了”……
尽管我们这一代父母,是一群无比爱吐槽的父母。
但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代父母,比我们的父辈,在教育子女上花费的心思与金钱,耗费的精力都远远不在同一个量级上。
而熊孩子们,在各种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更是我们将心比心能感受到的压力。
02
今年春节情况非常特殊,面对接下来不可知的疫情,我身边很多爸爸妈妈的外出计划都已经取消,选择宅在家里。
往年春节贺岁档,还能去看几部让人开怀大笑的电影,逛一逛充满民俗味的庙会,但目前为止,官方都进行了调整。
看样子2020的春节,除了守着电视看春晚,我们就只有安静在家过节了。
妈妈们心里想的是,这下宅在家里,陪孩子一起阅读,从此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但这只是想多了。
实际上,一旦开始实践,发现不但熊孩子对阅读没兴趣,自己累了一年,好不容易有的假期这几天,享受一下葛优躺多好,实在也是读不进去什么书。
不止一个妈妈向我抱怨,她们大多觉得,我们小的时候都那么爱看书,从书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乐趣和见识。
可现在的熊孩子,基本上忙完学校的学习任务就已经是精力饱和状态。
很少有孩子,还能够在休息的时间里,自觉自愿的去读那些老师和家长希望他们阅读的书籍。
现在的孩子们,学业负担真的比我们以前沉重不少。当然,课外能够休息娱乐的方式,也比我们过去更加多样化。
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爱阅读是普遍情况。爱阅读的孩子,一个班上往往个位数都数得过来。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因为现在的大环境,争夺孩子注意力的战场太多了。
各种各样的互联网的短视频内容、多种多样的兴趣练习,体育锻炼、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声光电玩具、研究了人性弱点以及吃透了心理学的电竞游戏……
占据孩子们时间的内容,越来越多了,可孩子们的时间一天也只有24小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可用的时间并没有变多。
有没有什么什么轻松有效的高质量陪伴方案?让爸爸不累、妈妈不烦,轻轻松松中就能有效提升自己和孩子,共同的知识增量?
有,那就是亲子共读。
什么什么?又是读书啊!
确定,这就是高质量陪伴吗?
是的。
03
阅读本身带来的知识增量和阅读乐趣,首先在于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读物。
眼光决定高度,选择决定质量。
尽管熟悉我的读者,很多知道我是一个书痴,算是阅读量比较大的人。
但我今天,要跟你们分享的这本书,真的是很偶然翻开之后,才觉得遇到无比幸运。
这本书是一个以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现在在出版社工作的编辑朋友,给我寄来的新年礼物。
当时收到时,除了她们社古香古色的日历之外,就是这本亲子阅读艺术书了。
对于已经看过很多艺术类书籍的我,目前大多数孩子艺术启蒙的书,对我来讲,都没太多的信息增量了。
所以,我第一眼看到很朴素外表的它,几乎都没什么阅读兴趣翻开。
就顺手它放在飘窗边的窗台上,忙着去看我的民国小说了。可以说,我真是差一点就错过了一本好书。
以我的常规阅读经验来看,大多数这一类的书籍,都遵循着名画与画家的关键词进行编排。
书里,又会把作家的生平哗啦哗啦的讲上一遍,大段大段的字,看起来也挺累的。
读完之后,才会觉得,关键信息点,都是之前知道的。
这种书读起来其实也是很累的,只是应了一个美育的景,取了一个艺术鉴赏的名,单纯的知识堆积,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阅读负担。
直到上周,我坐在飘窗边发呆时,无意中又看到了,这本连封面就很幼稚的书。
一打开,发现跟之前那种大段大段的文字和图堆积的书不同,简直又走了另外一个极端。
居然是斗大的一幅图旁边,寥寥几句似诗非诗的解读,让我第一次感到了作者的惜墨如金。
这也敢说是陪孩子读的?
04
我连续翻了几幅图,读着读着,就发现作者的水平不低。解读里包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就连补充的一句话,往往都是看过大量艺术史后,都没见过的内容。
有点意思。
我根据作者提供的关键线索,再次进行了查询,发现这种阅读方式非常有效的提升了知识增量。
尽管这本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但作者似乎就像一个拿着宝藏钥匙的人,一路没啥什么多言多语。
悄悄把你领到宝藏门口,等你想仔细问她点儿什么的时候,发现她已经转身离开,又去迎接下一批游客了。
至于能悟到多少东西,全靠在宝藏门口的你,自己有没有去探索和发现的感觉了。
最神奇的是这本书的编排,不光是传统的博物馆里的那些经典的世界名画。
还有一些生活中不被发现的小景以及当代艺术,选材的范围从中国到日本以及美国欧洲应有尽有,简直是一个万国杂货铺了。
网上还有读者评论作者,很有点心思。特意以梵高的一堆旧书开篇,以他的一双旧鞋结尾。
猜测是“以书开头,以鞋结尾,传达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美意。”
05
这本书里,甚至还有中国乡村以及国内国际学校孩子的画,但作者在解读时,给予了这些孩子足够的尊重,在她眼中,这些孩子就是未来的梵高、雷阿诺、丢勒,可与这些大师比肩……
我很好奇,特别向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了解这位作者的背景。
原来她就职麦肯锡咨询公司,还是美国多个私立大学的艺术方面专业的校董,她的两个女儿都就读于美国的顶级私立名校。
作者本名叫叶梅,梅叶是她的笔名。
她现居上海和硅谷,已婚,育有两名女儿。因为女儿们喜爱艺术,她持续关注艺术领域,遍访各国博物馆、美术馆参加大小艺术展,结交艺术圈名流,并自己编著儿童艺术书籍。
2006年,她出版的儿童艺术书《世界名画乐园》获“冰心儿童图书奖”。2007年,她与前麦肯锡全球董事长Dominic Barton合著出版China Vignettes: An Inside Look at China(中国故事)。
2019年,她出版了儿童艺术鉴赏启蒙书,也就是这本让我有点吃惊的艺术书。
作者凭借多年对艺术的研究,她在对两名女儿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理念。
成功激发了孩子身上的艺术、文学天赋,成功将她们送入两所世界级的知名学府。她的大女儿毕业于“威尔斯利女子学院”,学习音乐和计算机。目前就读于国际顶尖艺术院校“伯克利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电影音乐创作。
小女儿目前就读于“塔夫茨大学”,是仅次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五大名校”之一,学习比较文学和经济。
了解了这些背景,我突然发现这本书里应该也有作者私藏的干货,有她女儿的画作。
但是你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眼光,以及解读的方式。
这种有东西方审美结合,既有理科思维又有文学之美的高级审美,非常的有个性化标签,绝不是普通的艺术启蒙书,那种泛泛而谈的东西。
来来来,这个宅在家里的春节,不妨和孩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一起重新看画。
我读完觉得,这是一本从低龄孩子到青春期的孩子都可以阅读的艺术启蒙书。
作者解读的方式,有非常强的延展空间,也可以不做任何拓展,就此满足基础的阅读。
我猜,这会是一本你觉得百翻不厌,常看常新,既简单又有丰富阅读内涵的好书。
真的谢谢果麦文化的编辑欢欢,在2020年这个有些特殊的年份,送给我如此特别的新年礼物。
让我多了几分阅读的欢喜,也多了几分为你们讲述的动力。哦,正式说一句,这本书的书名,叫做《陪孩子看画》。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4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