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对自己的话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只嗯啊不做。或许你已经用上了很多方法:温柔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身作则,说话算话,主动退让,然而并没有啥作用。吃起饭来饭粒撒一桌,看电现没完没了,玩具乱扔不捡,说了10遍仍然在桌前发呆不想做作业。最要命的是,另外一个人来叫,居然就乖乖听了。
于是,你质疑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没有地位,说话没有权威性,这种挫败感和失落感常常转化为负面语言与行为:
- 你看看,他根本就不听我的。
- 你就是跟我对着来,不讲道理。
- 你怎么这么没有信用,怎么这么没有责任感,没有意志力,还从来不听我的。
- 气死我了,我是管不住你了,我再也不管你了。
- 这个世界上你是不是只听你妈(爸、老师)的,你太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
你越说越生气,越想越沮丧,感觉自己和孩子都没救了。为什么他只听老师的,为什么我照着书做了辣么多,道理什么都讲了,孩子依然我行我素,难道我的孩子只能用暴力解决?在矛盾中纠结,在无助中妥协。
不不不,绝不是孩子故意不听你的,或许你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技巧。
少说多做,less is more!
我仿佛听到家长说,可是我说一遍他根本不听啊,不说多一点怎么办?
你可能废话太多。废话基本可分两种:
第一种,与主题无关。比如:快来吃饭,你看看你全身脏得啊,怎么玩的嘛,哎呀,出了这么多汗怎么都不知道脱衣服……
解析:吃饭、脏、出汗不脱衣服,是完全不同的事。
第二种,过度延伸。比如:赶紧做作业,你看看都7点了,再不做来不及了,昨天没听我的,你做到10点……
解析:做作业、现在时间、昨天的情况,抽出来看,还是三件事。
第三种,说事变成了埋怨情绪发泄。比如:我都叫了你五遍了怎么还不来,你是不是没听到我说话,当初你是怎么答应的……
解析:人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识他人的情绪,尤其对威胁性刺激具有优先选择注意(曾瑜芬.2005.正性词的情绪Stroop效应的实验研究 彭晓哲.2005.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儿童情绪识别大多数来自父母对情绪行为的标志(刘金花.2006.儿童发展心理学 )。孩子的注意力迅速被转移到对负面情绪体验和处理,也就很容易忘记原始指令是什么。
为什么话多反而不听呢,说好的重要事情说三遍原则呢?
执行功能依赖工作记忆。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由英国心理学家Baddeley 和Hitch于1974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储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是思维过程的基础支撑结构,在很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有重要作用。工作记忆的特点是:容量有限,记忆的内容容易抹去,随着新信息的输入,旧信息不断被覆盖。
当你对孩子噼里啪啦说完一段话的时候,他可能听进去的只有最后一句,心想:跟我有啥关系。继续干自己的事。甚至觉得家长不是让他做事,是来责骂他的。这显然不能让他执行好大人的指令。
执行过程中,孩子需要什么?
- 明确知道做什么。
- 明确知道该怎么做。
- 有必要的协助
语言表达原则
- 简洁,直接,准确:吃饭了,放下玩具;坐到桌前,打开书包,拿出作业。
- 指令下达后未执行,立刻协助:走过去,帮他离开专注物。比如轻牵轻推;给他下一任务相关物件,把碗筷放他手上,给他一支笔等等。
- 在开始按你的指令行动前,可以适当重复之前的指令,但不可长篇大论讲道理,更不能指责埋怨情绪发泄,也别讲跟指令任务无关的事。
总结
要想孩子听话,别说废话
要孩子听进去道理,别在他做到之前说
要孩子立刻行动,你的肢体协助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