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第七期的讨论,主题是:《红楼梦》中的诗词世界。
此次讨论的话题专业性较强,群里发言的人相比之前要少一些,但其中不乏有诸多高见。
禅道大叔:个人对林黛玉的葬花吟印象比较深。这首诗,脱胎于乐府歌行,诗句流畅婉转,情感深沉,荡气回肠,在借鉴李白、东汉乐府诗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表达出了林黛玉的命运,具有一诗成谶,留下伏笔的作用。《枉凝眉》也很出名,写尽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觉得曹雪芹和陈后主的词有点相似,都是脱口而出,真情无限,有繁华落尽,只剩下苍凉的感觉。还有两句对联也很出名,世事洞时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经常把这两句话念出来,叫我们多写作文。
南湘紫: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诗句描绘出凄清的景象,寒塘渡鹤,冷月葬花,对仗工整。出语新奇有一语成谶之意,暗示人物的命运。
一凡有话说:我最喜欢《好了歌》。个人觉得,整部红楼都是在为此做注解。无论贾府的兴衰,还是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无不是这样。这里的了是当下了,不是到头才了。当然可以从理和事两个角度解读,理到了是智慧,事到了则解脱。
妙音居:我喜欢开篇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得出,一开始作者就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写这部书,而是身临其境。还有那首《聪明累》。曹雪芹不仅仅是个文人而已,从他的诗里面就看得出曹公对文,史,哲,美都有相当的研究,《好了歌》等诗歌不是一般文笔好一点的文人墨客可以写出来的。《好了歌》从宗教角度讲,意味着一切都是过眼云烟,镜花水月。再好的事物无非到头一个“了”字而已。从现实来讲,人们总想看到光鲜亮丽的一面,总觉得能创造什么。其实什么是好?能把一件事给了结了就是好。这个不是消极。我们写诗歌,往往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刻意追求情感或意境,会有无病呻吟的弊病。但是曹雪芹的诗词文笔自然,内容充实,掩卷后回味无穷。红楼梦开头的几首诗词,已经点出红楼的意蕴了。
雪花如糖: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是黛玉咏白海棠的诗句,也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一下子就记住的两句。当时觉得偷、借二字用得极妙。
_柠梦 :最喜欢这首《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应该是出自第三回,宝黛初次会面之时。怎么说呢,就是一口气读下来,特别爽快。
石水微澜 :印象中,红楼梦最精彩的是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三人斗诗。首先出场的是薛宝钗同学,这是薛宝钗自我标榜,对林黛玉是无情打击,对贾宝玉是刻意拉拢。然后是贾宝玉出头维护林黛玉。然后是林黛玉岂甘示弱,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她最后两句回答贾宝玉最后两句,让薛宝钗当灯泡。
平天下之文世界:红栖诗歌是要分开欣赏的。一些是小说人物的出品,皆以其人角色度量,这部分可谓百花齐放,有如千人百面。一些则是小说的言事议事之诗文,往往喻意深厚,百读不厌。
古典悠梦:《好了歌》是对世人的忠告。所有结局都已写好,泪水开始启程。我认为红楼梦给我的感觉,和周杰伦的歌是一样的,朦朦胧胧,稀里糊涂,没那么好懂,不经意不刻意间到达了一个巅峰,因为这样才吸引人的眼球。
心技一体 :《红楼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诗词是一系列《咏白海棠》。红楼中的诗词与其他同类作品中的相比,水平要高很多,而且和小说情节关联得比较紧密,对小说人物的塑造有很大帮助。用李纨的话说,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这是两种诗风,也是两种性格,也是两种社会角色的生存形态。《红楼梦》中的诗本身功能性比较强,都是为情节服务的,本身很难去说它们的优劣。还是以分析作者的用心比较好,体会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文学观和审美观,但是很难说作者究竟是支持哪一方的。我推荐几本书吧,刘耕路:《红楼梦诗词解析》;梁归智:《石头记诗词韵语讲论》;贺新辉主编:《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个人感觉,蔡义江的比较扎实可读一些。
霖霆:我也喜欢好了歌。觉得它是全书的主旨,作者想要表达的。但是我不知道曹雪芹有没有表达面对如此的虚无,我们该如何生的问题。我觉得有了这个觉悟后,可以如何平衡生活的智慧。是忠告,也是让人更加懂得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做决定时不妨想想。红楼梦作为当时的小说,肯定遵循当时的套路。就像我们现在写小说一样。但是红楼里面也有很多内容说到表达对当时小说(话本、戏剧)创作内容和形式的不屑(一味淫词艳曲等)。
心技一体:个人感觉,《好了歌》的思想性其实没啥可说的,这种东西古代很多,《西游记》里也有类似的诗歌。但是《好了歌》胜在对小说剧情配合得比较好,这也是《红楼梦》所有诗歌的最大优点。古代话本小说,开头总要来一首劝世的打油诗。要么劝人别近女色,要么劝人别贪财斗气之类的,也有劝人出家的,是话本小说的套路。《红楼梦》确实将这些套路化的东西很好得融合在情节中了。《西游记》里“更无一个肯回头”,和贾雨村智通寺看到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简直一模一样。但是就好在,刚好配上贾雨村翻了跟头赋闲游荡的心境。贾雨村起复之后,照旧是“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比别的小说强,别的小说,诗歌是在情节之外的。
飞尔摩斯:开篇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我印象也很深,是我最初背红楼诗词的前几位。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今两鬓都成霜。按照作者的构思,肯定又是影射的贾政等人的因果吧。
欢迎所有感兴趣的朋友参与:国学与传统文化 - 专题 - 简书 (//www.greatytc.com/c/742422443ad3)每周六晚上的话题讨论活动。
【国学与传统文化群介绍】
国学与传统文化群在简书官方的大力支持下,由主编一凡创建。本群汇聚了一批热爱国学,熟悉传统文化的朋友。笃学慎思的研讨精神,高远深广的学术视野,继往开来的博大胸怀,是我们念念不忘的追求。
研习千年国学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一贯的宗旨与追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欢迎各位朋友参与,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