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了《逍遥游》中的臭椿树,今天说说《人间世》中的栎社树。
话说有一天,齐国的石木匠带着徒弟,走过一个村口,那里有颗大树,树冠能够给几千头牛遮阴,树干有一百来尺,最高的树梢像山顶一样高。它有十几个分树杈,每一个都可以做独木舟。
徒弟站在树下看呆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啊!
等他回过神来,师傅已经走出好远了,他赶快追上师傅说:咱们拿着斧头,走过好多地方,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大树啊,您为什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走了?
石木匠说:唉,这是个不成材的树啊。用它做船,容易沉;做家具,容易裂开;做柱子,易招虫子。总之,树虽然长了很大,但丝毫没有用处。
晚上,石木匠睡着后,那颗大栎社树给他托梦来了。
大树说:你说我没用,是因为你把我跟所谓的“有用”的树来比,如梨树、橘子树等。那些树上的果子成熟后,人们就会攀上枝条去摘果子,树枝就会受辱。所以,这些“有用”的树都活不到它该活的岁数。
栎社树又说:我就是用这种“毫无用处”来保全自己的,所以才长了这么大,你哪里知道这个道理呀?
石木匠惊醒后,明白了大树的智慧:它跳出世俗的人们看待“有用”的眼光,选择做一颗“无用”之树,静静地站立在社庙旁边,既自保,也给人们带去福祉。
民间有“枪打出头鸟”的俗语,《增广贤文》中也有“树大招风”的故事,庄子所写的栎社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庄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在乱世中,既要保全自己,又要有所作为,需要大智慧。
他用栎社树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之事,隐藏锋芒,保全自己,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