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其实一直对快速阅读持有怀疑,因为这种技巧本身是件打脸的事。如果用所谓“速读法”读完了介绍速读的这本书,还能不能收获相应的重要知识点呢?但可怜的时间分配又让我对成山成谷的未读书籍无能为力。最终,我还是付费用2小时啃完了这本《快速阅读术》的电子版,了解了一个每年阅读700本书的日本书评人的视角。
还好没有因为题目生出生理性反感,其实这两小时给我带来的用处还是很大的。因为作者是个音乐迷,所以拿听音乐来类比读书,这个视角非常有趣。另外,书中适时出现的解释性漫画也很好地让人记住了作者提出的阅读方法。漫画很容易理解,把它们套用到阅读状态里,就成为很好的借鉴方式。
然后再摘录书中的目录,基本你已经透过这简单的几分钟了解了这本书80%的意图。看!多么高效!
序言
从“阅读1页书需要5分钟”到“每年阅读700本书”
第1章 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流水式阅读”的理念
阅读速度缓慢的人普遍执着于一个问题
从“复制100%”到“邂逅1%”
像听音乐那样读书
不再存储。什么是“流水式阅读”?
第2章 为什么没有阅读时间?——如何养成每月阅读20本书的习惯
每月阅读20本书视同等闲,形成“多读规律”的三个步骤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一: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二: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
养成阅读习惯的步骤三:今天阅读的书籍要与昨天的不同
养成阅读习惯,形成新的生活规律
第3章 为什么读后会忘记?——留住阅读体验的秘诀读书是呼吸。
阅读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避免阅读中无用功最有效的办法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一:“一行采集”,仅摘取最具魅力的片断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二:“一行精华”,采撷最精彩的一行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三:“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呼吸式阅读的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使摘抄效果倍增的“手抄魔法”
为什么边写边读,可以实现快速、深入阅读?
第4章 流水式阅读也有规则——避免遗漏要点的“搜索式阅读”
读书快的人关注书籍的哪些部分?
流水式阅读的具体技巧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一:书籍最初部分的阅读方式,可决定阅读速度的90%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二:为什么仅需5行,就能够对内容心知肚明?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三:发现需要细读内容的简单方法
实现快速阅读的步骤四: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不会遗忘的阅读”秘诀:不求记忆地阅读
第5章 如何与书籍相遇,又如何区分它们——700本书的选择和管理技巧
多读的方法之选择书籍篇:制订一周阅读计划,一日一本视同等闲
多读的方法之选择书籍篇:打破兴趣的壁垒,增加喜欢的书籍
多读的方法之选择书籍篇: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读的书籍
多读的方法之获取书籍篇:获取书籍的来源要不拘一格
多读的方法之管理书籍篇:热爱读书之人,方能与书籍圆满告别
多读的方法之管理书籍篇:“可以处理的书籍”的判定方法
多读的方法之管理书籍篇:让书架成为自己的镜子
第6章 大量阅读实现之后的体会
9岁时的一次事故
亲是编辑,我却畏惧读书……
书并非非读不可,因此阅读生活应该是快乐的
“为提高修养而读书?” 这是个无聊的命题!
后记 10年之后,7 000本书的世界在向你招手
其实,如果你没有看过这本书,通过以上大纲和插图的摘录,你也完全可以跟别人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也有自己可以吸收的精华要点,比如:“流水式阅读”或“边读别写”等。
这本书读完之后,给我的阅读生活带来了轻松的感受。除了我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快速阅读掌握一本书的80%内容之外,我还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启发,就是不要对“阅读”本身产生过高的期待。就像期待一亩田产万斤粮一样。现在我们的生活都过得太功利了,什么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更别提如黄金一般宝贵的时间。能够“大量阅读”是人人都觉得好的事,但每个人的阅读效率各有不同,难免会在时间产出上千差万别。大部分人都和我之前想的一样,做什么都要讲“效果”,所以在读书方面,几乎把标准提高到了和“机器人”一样过目不忘的地步。要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啥啥看完都记得。而且,这世界上的大部分书籍,也并不需要一字不落地记住。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拼命提高阅读速度,拼命增加阅读数量,然后在朋友圈里晒“看,我又看完了多少本,多厉害!”阅读的意义,大部分是为了开阔眼界,拓展生命宽度,同时又像听动听音乐一样,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忙碌生活以外的放松和对自己的奖赏。虽然这本书是写给“讲求效率”的人,但其实作者字里行间都在表达:不要为了记住全部而阅读。哪怕只有一个亮点,一句金句,评论一句话,几十个字,这次阅读对我们来说,都是欢喜的。
谁又能说1%的进步不是进步呢?而一本书,能带给我们1%进步的喜悦,其实也是极好的。
Ps: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管精度还是泛读,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就像007不出局计划里的战友互评一样,对个人的成长长期来讲,帮助是不止1%那么多。
温拿铁
(每日喜悦地精进 )
007南极计划第14篇